出处
《地理研究》
1983年第4期116-120,共5页
Geogra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8
-
1朱士光.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91-95. 被引量:15
-
2曹树基.以人为本的历史农业地理学[J].清史研究,2000(3):122-124. 被引量:4
-
3尹国蔚.历史地理学科性质评议[J].史学理论研究,1998(2):144-150. 被引量:11
-
4龚胜生.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3(4):71-91. 被引量:16
-
5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2):49-52. 被引量:6
-
6陈国生.关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4):113-121. 被引量:2
-
7龚胜生.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3):163-180. 被引量:16
-
8雍际春.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内容及其任务[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9(3):211-226. 被引量:8
-
9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4):106-110. 被引量:14
-
10韩光辉,尹钧科,俞美尔.《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编制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4):118-1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段伟.简评阿兰·贝克的《地理学与历史学——架起跨越鸿沟的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1):155-159. 被引量:2
-
2牛晓燕.近十年来西北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3):203-204. 被引量:1
-
3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46-51. 被引量:5
-
4张向红.近年来唐代西北城镇研究综述——以甘宁青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33-34.
-
5任维伟.历史地理学知识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2):101-103. 被引量:1
-
6王嘉川,狄三峰.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之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5):50-60. 被引量:4
-
7毛曦,高松凡.略论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途径——兼评台湾省出版的两部《历史地理学》[J].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被引量:3
-
8张亚红.明清时期香山县城城市形态及内部结构探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89-92.
-
9万慧俊.中国历史上移民与城市的关系[J].报刊荟萃(下),2018,0(2):10-10.
-
10郑星.定义、对象与方法: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再思考[J].理论观察,2024(9):112-117.
-
1本刊将开辟“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影响”问题讨论专栏[J].地理研究,1982,1(1):39-39.
-
2张业成.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中国地质自然环境影响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4(1):1-10. 被引量:7
-
3地理研究第3卷(1984)总目录[J].地理研究,1984(4):123-128.
-
4沱沱河感悟[J].中华诗词,2011(8):18-18.
-
5杨欣.通天河三角区的动物密码[J].中国国家地理,2017,0(2):68-89.
-
6孙九林,施慧中.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构建[J].中国基础科学,2003(1):76-81. 被引量:21
-
7地理研究 第1卷(1982年)总目录[J].地理研究,1982(4):99-105.
-
8左大康,刘昌明,许越先.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82,1(1):31-39. 被引量:6
-
9王建和.DZZ6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分析维修[J].科技风,2017(5):161-161. 被引量:2
-
10王江丽,闫增峰,王旭东,张正模,尚瑞华,许江涛,高文强.莫高窟洞窟自然通风测试研究[J].敦煌研究,2015(4):121-126.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