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略论农家源流及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行列;农业的发达,创造了古代中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专门从事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留下来的著作,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通过对农家源流及其特点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农家学派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 (一) 农家的出现是同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神农之世……耕而食”(《庄子·盗跖》),“神农……之时,以石为兵”(《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这些记载同现代考古学对昂昂溪、林西、赤峰及长城附近各地细石器文化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我国农耕生活,即用种植代替采集作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其初步发展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据《诗经·大雅·生民》的记述,后稷时代已经能够用人力使谷物生得整齐,长得丰茂,禾穗又大又好。
作者 林其錟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3年第3期77-82,96,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