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水稻雄性不育产生的原因及其恢保关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引言 植物雄性不育既然证明是一个数量性状,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归纳起来有两种:①在进行远缘杂交时,由于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疏远,矛盾太大,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不能取得协调,在形成花粉过程中,使生理、生化的代谢失去了平衡;或者不能形成某种酶或其他活性物质。
作者 裴新澍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2年第3期46-51,共6页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 1张桂权,卢永根.水稻质核互作孢子体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1987(01).
  • 2黎垣庆.IR24恢复基因遗传的系谱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1985(01).
  • 3高明尉.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J]遗传学报,1981(01).
  • 4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 5周天理,沈锦骅,叶复初.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1983,14(4):241-247.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