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爫日)鼎》(旧读"曶鼎")以其铭文有"匹马束丝交换五个奴隶"的内容而闻名于世。关于"(爫日)"字音义的看法,自来有较大的分歧。阮元首先以《说文》的"曶"字释之,读为《论语》中人名"仲忽"的"忽"。方濬益、吴大澂、刘心源以及日本古文字学家高田忠周等都释"曶"。郭沫若将字隶定作"(爫日)",但教师在课堂上由于教学需要,仍不得不以"忽"音读之。 "曶"篆文作,籀文作,《说文》释为:"出气词也。从‘曰’,象气出形。"引《春秋传》:"郑太子曶。""曶"与金文从‘爪’从‘口’(或从‘曰’)的"曶",字形有很大差别。金文作等形,上部从"爪",下部从"口"
出处
《语言研究》
198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