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商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商人》一剧是英国当代剧作家阿诺德·韦斯克于一九七六年对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加以改编而成。同年在瑞典的斯多哥尔摩举行首次演出,随后于美国纽约百老汇(1977)和英国伯明翰(1978)公演。 多年以来,在莎士比亚研究中,围绕《威尼斯商人》有着不少的争论,尤其是对剧中主要人物之一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韦斯克这位英国犹太剧作家以自己的改编本参加了这场关于《威尼斯商人》的讨论,提出一位继承了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受迫害的意识的犹太作家的见解,从而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译出了《商人》的第二幕全部。译者依据的是一九七八年在伯明翰公演时的演出本,即《商人》第八次修订版。 韦斯克在第一幕中用了较多的笔墨借夏洛克及其朋友之口描述了十四、十五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对被天主教视为异端的犹太教及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及随之而来的大批犹太人向圣地耶路撒冷的迁徙。威尼斯这一商业城市为了能够对自己的穷苦百姓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同意一部分犹太人在该城定居,并从事高利贷活动。威尼斯与居住该城的犹太人签订了协议:犹太人以税款形式向该城提供金钱援助并放账给威尼斯的穷人;威尼斯则设立犹太聚居区供犹太人居住。威尼斯的法律对一切人,包括犹太人,完全适用。 在人物刻画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上,韦斯克做了重大的改动。夏洛克虽然保留了高利贷者的身份,但更多地是以一个热爱知识、崇敬学者—特别是研究犹太经典的学者,珍藏书籍并对自己的学识感到自豪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而在莎翁原剧中夏洛克的仇敌,商人安东尼奥在韦斯克的《商人》中是夏洛克的密友,而且由于受到夏洛克学识渊博的影响开始对自己曾颇感满足的商人生活感到厌倦,在夏洛克面前自惭形秽。借据的签订不再是夏洛克的报复手段,而成为为了嘲弄威尼斯的法律所开的一个玩笑。夏洛克在法庭上拒绝改变法律坚持按借据办事,是为了使自己的民族不致因法律可随意改变再遭受苦难。波霞在《商人》中仍然是机智、聪敏、有文化、有教养的新女性。但是她在法庭上没有女扮男装。她指出借据中的矛盾而解救夏洛克出困境。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嘉也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她不满意于夏洛克的迂腐,不愿屈从家庭中那枯燥生活的约束,决定出走。 《商人》的结局也与莎翁的原剧不同。夏洛克要离开威尼斯,到耶路撒冷寻求归宿。安东尼奥只救回了他的部分货物。他还要去耶路撒冷拜访他的老友。波霞要嫁给巴萨尼奥,但不会受他支配。杰西嘉并没有和洛伦佐结婚。韦斯克通过波霞之口暗示她也是要到耶路撒冷去的。 就这样,韦斯克把《威尼斯商人》几乎完全颠倒了过来,表露了他对曾经遭受过长期迫害和磨难的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也可以说是他对某些认为《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反犹剧本的评论做出的反应。
出处 《外国文学》 1981年第7期47-62,共16页 Foreign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