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和“通”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文是马汉麟教授写的,是我同意的。马汉麟教授已去世,我来答复有关的问题。所谓“本字”,指本来有的字。人们不写本来已有的字,而写一个同音字,那才是假借字。如果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个字还没有产生,那就无从“通”起。作者当时认为这个字本来是这样写的,他并不是假借。后人说他假借,是冤枉他。
作者
王力
出处
《辞书研究》
1980年第1期50-51,共2页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古今字
异体字
古汉语
年修
繁简字
假借字
同音字
马汉
教授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7
1
刘延玲.
近五十年来异体字研究与整理状况综述(上)[J]
.辞书研究,2001(5):35-44.
被引量:17
2
杨润陆.
论古今字的定称与定义[J]
.古汉语研究,1999(1):60-64.
被引量:13
3
乔魁生.
谈通假字和古今字[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5):105-106.
被引量:2
4
李国英.
试论“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借用字”[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53-57.
被引量:14
5
盛九畴.
通假字再议[J]
.辞书研究,1982(5):141-145.
被引量:8
6
蒋礼鸿.
说“通”[J]
.辞书研究,1980(1):47-52.
被引量:2
7
张双棣.
论假借[J]
.辞书研究,1980(2):181-192.
被引量:5
8
祝敏彻.
谈谈“同”与“通”[J]
.辞书研究,1980(3):184-186.
被引量:1
9
马立春.
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0):38-39.
被引量:4
10
陈敏祥.
中学文言文中通假字与古今字的考察[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64-2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赵海燕.
段玉裁对古今字的开创性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60-162.
被引量:3
2
由明智.
谈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通假字注释[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46-50.
被引量:5
3
张劲秋.
古今字四题[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3,21(2):25-29.
被引量:2
4
张春秀.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三字”注释情况探究[J]
.科教文汇,2018(29):104-106.
被引量:2
5
吴义江.
古今字误为通假字现象探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96-9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馬建民,徐正考.
《説文解字注》古今字立體化研究及其他——以數量統計爲基礎[J]
.汉语史学报,2022(1):340-356.
2
陈敏祥.
中学文言文中通假字与古今字的考察[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64-264.
被引量:1
3
邓敏.
古今字研究概述[J]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58-59.
被引量:3
4
安甲甲.
古今字研究综述[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111-113.
被引量:2
5
郝艳琪,王志强.
中学语文通假字教学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2):88-91.
被引量:1
6
李玉平.
论“古今字”观念的产生时代[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436-442.
7
徐正考,马建民.
古今字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古今字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8(8):171-180.
被引量:3
8
周碧莹.
浅论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J]
.北方文学,2019,0(21):269-269.
被引量:1
9
彭著东.
部编本教材古诗文注释“同”的语理与教学价值探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2):45-49.
被引量:1
10
张春秀,刘雍.
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注释探究及其他[J]
.教学与管理,2020(9):72-76.
被引量:2
1
寒昱.
岂能“竭泽而鱼”[J]
.语文世界(上旬刊),2000(4):38-38.
2
王锳.
关于古汉语中“所”的用法与词性[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70-74.
被引量:1
3
王宏.
一词两反义和对应词同义初探——兼评一些英汉词典的若干释义[J]
.外语学刊,1986(2):61-66.
4
南靖.
1999年修辞学论文索引(未包括《修辞学习》所载文章)[J]
.修辞学习,2001(1):47-50.
5
方敏.
2000年修辞学论文索引(中)(未包括《修辞学习》所载文章)[J]
.修辞学习,2002(3):48-48.
6
方敏.
2000年修辞学论文索引(上)[J]
.修辞学习,2002(2):47-49.
7
方敏.
2000年修辞学论文索引(下)(未包括《修辞学习》所载文章)[J]
.修辞学习,2002(4):48-48.
8
史震己.
关于《左传》的兼语省略[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4):113-116.
被引量:2
9
江波.
今日苏联高等教育一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7(2):66-66.
10
孟庆伦.
代词,还是助词?——谈古汉语中标志宾语前置的“是”和“之”的词性[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7,6(2):123-125.
辞书研究
198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