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活源泉与民族形式——谈延安木刻工作团的创作经验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矿工》这幅套色水印木刻,是1940年我在太行刻的。那时我还是个娃娃,这幅木刻当然是萌芽状态的东西,是“豆芽菜”。但四十年后的今天再看到它,引起我不少回忆。 1938年冬,党中央号召延安的干部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抗日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也成立木刻工作团,派往前方去工作。工作团成员有:胡一川(团长)、彦涵、华山和我四个人。
作者
罗工柳
出处
《美术研究》
1980年第2期1-3,共3页
Art Research
关键词
工作团
水印木刻
延安
艺术学院
生活源泉
创作经验
抗日根据地
豆芽菜
萌芽状态
民族形式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0
1
征里,解蕴恒.
朱总司令主持召开的“太行文艺座谈会”[J]
.纵横,2000(8):32-32.
被引量:1
2
周爱民.
延安木刻对外国美术的借鉴[J]
.美术,2004(7):96-103.
被引量:11
3
王琦.
风起云涌的木刻运动——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的始末[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3):56-66.
被引量:12
4
力群.
关于解放区的木刻创作[J]
.美术研究,1999(3):6-7.
被引量:7
5
彦涵.
谈谈延安——太行山——延安的木刻活动[J]
.美术研究,1999(3):8-9.
被引量:2
6
曹文汉.
中国新兴木刻——延安学派[J]
.美术研究,1992(3):4-6.
被引量:7
7
江丰.
回忆延安木刻运动[J]
.美术研究,1979(2):1-3.
被引量:39
8
张望.
延安美术活动回顧[J]
.美术研究,1959(4):59-63.
被引量:19
9
李桦.
抗日战争时期国統区的木刻运动史料[J]
.美术研究,1958(3):56-64.
被引量:14
10
胡一川.
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J]
.美术,1992(5):43-4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4
1
闵靖阳.
延安鲁艺美术生产机制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4(3):48-55.
被引量:1
2
悠然.
八路军第129师献礼中共“七大”降落伞的美术风格[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6):60-65.
3
侯业智.
启蒙·代言·想象: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构建农村的叙述方式——以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为例[J]
.美术学报,2015(6):66-72.
被引量:1
4
许磊.
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以美术活动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75-79.
5
叶原,李佳.
从北大歌谣研究会到抗战时期“民间形式”讨论:略论“民间文艺”概念的确立及影响[J]
.民艺,2018,0(4):35-39.
6
毛宁.
新兴版画运动对于民间传统的自觉[J]
.美术,2021(11):11-17.
被引量:1
7
叶原.
当下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如何改进[J]
.中国美术,2022(2):113-115.
被引量:1
8
曹庆晖.
“跑到时代的前头当旗手”——从日记、手稿看胡一川在抗战中的艺术思考与木刻实践[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5):51-69.
被引量:1
9
赵昊.
《讲话》促进解放区美术创作转型的历史实景考察[J]
.美术,2022(9):15-20.
10
高雁,吴晶琦.
延安鲁艺美术评论方向的确立与当代价值[J]
.艺术工作,2022(6):10-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闵靖阳.
延安美术意识形态批评模式的形成[J]
.广西社会科学,2015(1):176-180.
被引量:2
2
陈泉如.
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价值研究[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1(11):28-29.
被引量:2
3
刘夕榕.
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普洱学院学报,2022,38(1):93-95.
4
柴亚晶,张燕楠.
东北鲁艺艺术传统的人民性主题探幽[J]
.美术,2023(6):144-146.
5
张峰.
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及措施[J]
.中国民族博览,2023(15):203-205.
6
张向辉,刘建理.
木刻运动的推行机——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木刻工场[J]
.美术,2024(5):75-83.
1
赖荣幸.
生活源泉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从胡一川的《开镣》谈起[J]
.美术界,2014(6):80-81.
被引量:4
2
王培政.
浅谈中国歌剧的发展[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17):96-96.
3
阮乃思.
浅谈道具与姊妹艺术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J]
.青年文学家,2012,0(1X):107-107.
4
杨俊平.
探索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历程[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57-157.
5
汪特然.
形神兼备才是美[J]
.艺海,2004,0(1):69-69.
6
蔡若虹.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与青年美术家共商大计之二[J]
.美术,1997(8):11-14.
7
周恩知.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对延安木刻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3):35-35.
8
李夏.
论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4):118-123.
被引量:8
9
舒乙.
在对比中看胡同变化——读况晗的铅笔画[J]
.文化月刊,2008,0(5):114-115.
10
宋朝.
《矿工》[J]
.中国摄影家,2003(10):42-42.
美术研究
198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