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喜爱农村新人——关于写《李双双》的几点感受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我在写作上有个愿望,想写一些农村新人物,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前一个时期,我在创作上有两个毛病:一个是写事件;一个是把着力点往往放在老一代人物身上。着力点反映出作者的兴趣,把着力点放在老一代人物身上,有碍于对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但根本问题还不是着力点问题,而是生活问题。写不出来新人物或者写出来了,但形象不鲜明,性格不丰满。
作者
李准
出处
《电影艺术》
1962年第6期16-19,共4页
Film Art
关键词
新人物
着力点
农村妇女
斗争
感受
性格形成
生活中
思想感情
精神面貌
观察研究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1
1
路坎.
谈话剧《李双双》[J]
.文学评论,1964(1):11-20.
被引量:3
2
潘旭澜.
谈李准的小说[J]
.文学评论,1964(5):31-42.
被引量:3
3
贺光鑫.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1981年庐山年会讨论综述[J]
.文学评论,1981(5):108-111.
被引量:8
4
李准.
有关文艺和政治关系问题的资料(关于政治的含义)[J]
.文学评论,1980(4):41-43.
被引量:3
5
刘思谦.
对建国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的再认识[J]
.文学评论,1983(2):30-40.
被引量:14
6
宝光.
失落之余的反思——《失信的村庄》座谈简记[J]
.电影艺术,1987(4):30-32.
被引量:2
7
刘景清.
从生活到艺术——论电影《李双双》的创作经验[J]
.当代电影,1985(3):146-151.
被引量:2
8
张瑞芳.
围绕着影片《李双双》发生的……[J]
.当代电影,1984(2):66-69.
被引量:1
9
张瑞芳.
扮演李双双的几点体会[J]
.电影艺术,1963(2):14-29.
被引量:9
10
张瑞芳赵韫如书简(三则)[J]
.电影艺术,1963(3):50-5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8
1
张宇,董卉川.
社会教育与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以十七年小说“新妇女”叙事为核心[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331-339.
2
魏华莹.
在北阙与黄泥之间——以《李双双》为视点的考察[J]
.文艺争鸣,2021(12):14-20.
被引量:1
3
徐玲.
李准十七年影视文学创作研究概述[J]
.戏剧之家,2013(5):92-93.
4
熊忠武.
“现实主义的胜利”: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艺术评判的一种方法[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2):1-4.
被引量:1
5
刘卫东.
《李双双》的创作、改编与当时文艺界的问题[J]
.扬子江(评论),2007(6):84-88.
被引量:2
6
万国庆.
一道曲折的“辙印”──从李准的创作之路看新中国文学坎坷前行的轨迹(一)[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0(2):71-77.
被引量:1
7
皇甫风平.
对中国当代文学农民英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的一点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57-258.
8
皇甫风平.
20世纪农民文学形象的制作与英雄人物的塑造[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83-86.
9
王裔艳,徐大慰.
妇女模范形象塑造与新中国早期国民建设——以电影《李双双》为例[J]
.电影新作,2014(3):70-75.
被引量:3
10
王艺璇.
文学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人”[J]
.北极光,2019,0(2):10-1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张太兵.
“十七年”文学的再反思——兼与王彬彬、吴义勤先生商榷[J]
.学术界,2011(1):104-110.
2
苏晓红.
作家身份与文学创作关系探究——以浩然为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5):4-6.
3
吴秀明,史婷婷.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状况考察——基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J]
.当代作家评论,2018,0(6):4-17.
被引量:3
4
邢祥虎.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视域下的中国主流电影美学流变[J]
.中国电影市场,2020(7):32-37.
被引量:1
5
李海霞.
转折与延续——论李凖的《黄河东流去》[J]
.文学评论,2020(4):185-192.
6
陈亦水,张珍妮.
先验的崇高主体--“十七年”电影中党员形象的审美形态与文化表达[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35(3):15-23.
被引量:2
7
谭谋远.
文学改编电影的具象力量:电影《李双双》中的女性形象与集体劳动[J]
.东吴学术,2021(5):24-30.
被引量:1
8
武新军.
论《李双双》的跨媒介传播[J]
.文艺研究,2023(1):112-125.
被引量:2
9
薛蓉蓉.
《生无可恋的奥托》:从“跨媒介”到“跨文化”的共情叙事考索[J]
.电影评介,2023(13):44-48.
10
刘婧.
再造妇女:《李双双小传》与20世纪50年代女性解放的可能与限度[J]
.励耘学刊,2023(2):226-243.
1
黄周颖,蔡小川.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一个正常的怪咖[J]
.大众电影,2015,0(10):70-77.
2
郑淼.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丹青——浅析米芾仕途经历对其性格、书风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59-60.
被引量:1
3
陈民新.
试论“大色彩”教学模式的构建[J]
.美术大观,2006(5):84-85.
4
青山.
姜文:爸爸陪你们一起撒野[J]
.金秋,2014,0(20):7-8.
5
王广忻.
试论龚贤性格特点对其绘画艺术的影响[J]
.美术界,2016,0(5):84-84.
6
夏清箭.
阿芳的转变[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7):247-247.
7
马凤霞.
百花齐放的世界民族音乐[J]
.戏文,2006(3):29-30.
8
徐源.
浅谈当代艺术展览中的平面设计[J]
.艺术时尚,2014(1):123-123.
被引量:2
9
史江静.
好莱坞影片的人物特征与现实意义[J]
.电影文学,2015(10):31-33.
10
饶曙光.
《李双双》与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J]
.当代电影,2005(5):57-60.
被引量:7
电影艺术
196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