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问世起,小说的叙事性就成为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随着小说创作的丰富,一些带有浓厚散文化特征的小说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萧红的《呼兰河传》便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结构的散文化、语言的散文化、意境的散文化三个方面,通过类似散文的创作,萧红真切地展现了自己孤独而寂寞的心态。
作者 郭素荣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4-25,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李计谋.“萧红现象”阐释[J].学习与探索,1993(6):105-111. 被引量:5
  • 2季红真.对着人类的愚昧——序《萧红作品集》[J].小说评论,2006(2):65-68. 被引量:7
  • 3[1]穆旦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新文艺出版社,1958.
  • 4赵恒珊.萧红的最后四十四天[J].春风,1981,(8).
  • 5张兴劲.访汪曾祺实录[J].北京文学,1989,(1).
  • 6施叔青、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小说[J].上海文学,1988,(4).
  • 7钱理群.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J].十月,1982,(1).
  • 8聂绀弩.序[A]..萧红选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
  • 9茅盾.《呼兰河传》序[A]..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292.
  • 10(美)苏珊·S.兰瑟(SusanSniaderLanser)著,黄必康.虚构的权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