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体间性克服了主体性"主-客"思维方式的不足,强调多元主体在平等、民主交往互动基础上的对话、理解、共识与合作;主体间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中,并且随着交往形态的发展而发展。通过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目标的主体间性、教育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工作方法的柔性化等方面构建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期获得更多更好的主体间性。
作者 张跃聪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1期90-93,共4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4
  • 2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 3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 4张锦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1996,0(5):35-38. 被引量:7
  • 5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7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全球化语境中的哲学视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2
  • 2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43
  • 3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36
  • 4[美]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4-117.
  • 5王南湜.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J].求是学刊,2003,(3).
  •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7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J].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 8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9[美]弗洛姆.占有与存在—一个新型社会的心灵基础[M].杨慧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

共引文献169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