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3-70,共8页
Art of Music(Journal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同被引文献16
-
1倪瑞霖.声乐和常见的声乐体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3):82-90. 被引量:4
-
2张素兰.音乐声学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17(1):70-71. 被引量:1
-
3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声”与“拍”[J].人民音乐,1996(5):29-31. 被引量:3
-
4李曙明.复频弹性十二律吕——国际通行的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等三种律制变通规范[J].音乐研究,1993(1):68-74. 被引量:4
-
5韩宝强.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2(3):5-19. 被引量:37
-
6张旺.钢琴调律与乐音音准的科学判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3):90-93. 被引量:3
-
7梁佶中.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04,17(5):48-53. 被引量:20
-
8崔宪.论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J].中国音乐学,2002(1):29-39. 被引量:7
-
9韩宝强.关于“音”的性质的讨论[J].中国音乐学,2002(3):27-36. 被引量:16
-
10于善英,池万刚.歌声中“颤音”和“嗓音共振峰”相互关系的声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46-5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9
-
1施咏.声无定高[J].音乐探索,2002(3):34-38. 被引量:1
-
2江剑辉.剧院及音乐厅的声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8):25-25.
-
3范义付.论声乐演唱中高位置的声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42-45. 被引量:3
-
4范义付.论民族声乐的音色特点[J].双语学习,2007(08M):151-152.
-
5徐在坤.分析录音及现场扩声中传声器的不当使用之梳状滤波效应[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2):22-24. 被引量:1
-
6范义付.论声乐训练中喉头稳定的两条标准[J].黄河之声,2007(14):98-99. 被引量:1
-
7柏林林.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J].音乐创作,2011(1):107-109. 被引量:11
-
8傅学波.男高音混声实践振源体与共鸣体的协调平衡讨论[J].黄河之声,2018(17):17-18.
-
9卢作约.对音准感和律制感的底层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2):154-1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
-
1范义付.论民族声乐的音色特点[J].双语学习,2007(08M):151-152.
-
2陈荔.浅谈大学声乐训练的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11-211.
-
3陈雯雯.琵琶曲《陈杏元和番》中风格性技法教学探微[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6(3):84-88. 被引量:8
-
4曹丽红.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探析[J].音乐时空,2016,0(8):68-68. 被引量:2
-
5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阿热娜.那比多拉.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声训练[J].戏剧之家,2016(18):97-97. 被引量:1
-
6李伟.有声语言基本功塑造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2(19):238-239. 被引量:2
-
7罗国玲.浅析声乐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和歌唱语言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6(23):58-58.
-
8段海燕.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6(11):44-45. 被引量:7
-
9赵冰冰.声乐演唱中稳定喉头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6):51-51.
-
10虎翼.浅谈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39(7):204-205. 被引量:4
-
1吴黎明.“第三共振峰”的技法运用[J].艺海,2007(5):51-52.
-
2田培郁.美声唱法中如何形成最佳的元音音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6):134-134. 被引量:1
-
3张旭东.论歌唱的音色[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93-95. 被引量:1
-
4张先亮.论“音”的属性——频率与音高的关系[J].科技风,2009(15). 被引量:1
-
5沈建国.论影院背景噪声及其控制[J].影视技术,2000(9):23-27. 被引量:2
-
6陆文秋,潘立超,包紫薇.乐器中的分谐波现象[J].乐器,1994(1):1-5. 被引量:1
-
7刘爱蓉.论影响古筝舞台演奏音色的因素[J].青春岁月,2013,0(13):87-87.
-
8李巧伟,张天慧.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探究共振峰频谱分析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海,2011(12):140-141.
-
9李鹏飞.声学分析对声乐教学促进作用探讨[J].艺术百家,2015,31(A01):277-279.
-
10陈永苗.音色[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0(2):164-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