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陈尚胜不少学者认为,东亚地区形成共同的文化单元,或者说,东亚地区汉文化圈的形成,是在七、八世纪之交,也就是在中国的唐代。不过,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情况看,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唐日文化交流,而对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却未能予以深人地探讨...
作者
陈尚胜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45-51,共7页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高句丽
新罗
朝鲜半岛
文化交流
《论语》
汉字
《春秋左氏传》
中国文化
百济
《孝经》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1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J]
.历史研究,1996(1):161-166.
被引量:15
2
韩国磐.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J]
.历史研究,1994(2):21-42.
被引量:11
3
耿铁华.
集安高句丽农业考古概述[J]
.农业考古,1989(1):97-103.
被引量:8
4
吴葆棠,文川.
唐与新罗关系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3):26-36.
被引量:7
5
刘素琴,刘胜芳.
新罗僧侣对唐代佛教文化贡献考实[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4):41-47.
被引量:3
6
党银平.
从崔致远诸文看唐末与新罗的交往关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54-159.
被引量:2
7
拜根兴.
论罗唐战争的性质及其双方的交往[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1):43-50.
被引量:14
8
王小甫.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J]
.史学集刊,2005(3):41-47.
被引量:14
9
魏郭辉,李强.
新罗质子侍唐刍议[J]
.北方文物,2006(3):63-68.
被引量:5
10
张春海.
论古夫余族“倍偿”之法对古代东亚法制之影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28-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林起敬.
试简析鲍石亭与新罗文化的盛兴[J]
.神州,2014(17):36-36.
2
张春海.
论从汉四郡到统一新罗时期的中韩法制关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47-154.
3
王霞.
新罗“仁义之乡、君子之国”的由来——兼论玄宗时期的唐罗交流[J]
.安康学院学报,2014,26(1):111-115.
被引量:1
4
崔鲜香.
试论新罗女性在新罗与唐朝交流中的作用[J]
.当代韩国,2018,0(2):111-1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马宗毅.
试论唐朝与新罗文化的交流及影响[J]
.神州,2019,0(4):35-35.
2
陈艳君,刘自强.
论新罗与日本、百济和唐的“政略婚”[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9):119-121.
3
王霞,马小亮.
洪州禅对朝鲜半岛佛教的影响:传入、受容与弘扬[J]
.黑河学院学报,2024,15(6):124-127.
1
徐英.
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三要素”[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3):12-15.
被引量:4
2
王元林.
读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6):30-31.
3
任筱萌.
中国科举制度的对外影响[J]
.中国文化研究,1999(2):142-147.
被引量:4
4
曹希岭.
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J]
.社会科学论坛,2002(8):14-17.
5
杨光祖.
文化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读范鹏总主编《陇上学人文存》[J]
.甘肃社会科学,2011(5):102-104.
被引量:1
6
胡时滨,吴晓锋.
保护“非遗”[J]
.江淮法治,2011(15):46-47.
7
刘娜.
以徽州为例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关系[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5):91-93.
8
张晓华(编译),胡晓栋(编译).
DESIGN JAPAN[J]
.Design(产品设计),2005(9):28-45.
9
李志荣,唐仲山(图).
《青海民间文化新探》[J]
.青海民族研究,2008(4).
10
荣新江.
八世纪的日中遣唐使交流[J]
.书摘,2016,0(1):74-77.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