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孟子义利观新解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孟子义利观新解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亚圣"的孟子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其中许多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义利之辨"的新意略作讨论。孟子在"义利之辨"问题上的新意首先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义利问题的讨论...
作者
张奇伟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5-80,共6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孟子
义利观
义利之辨
义与利
仁义道德
重义轻利
理欲之辨
行为方式
理性思维
义利统一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2
1
周淑萍.
孟子义利观新探[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66-70.
被引量:7
2
宋永泽.
“子”在《孟子》中的用法[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2):64-70.
被引量:5
3
边家珍.
孟子论辩六法[J]
.孔子研究,1999(2):111-113.
被引量:4
4
杨正馨.
也谈孟子荀子人性理论之同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4(1):31-37.
被引量:5
5
岑明.
《孟子》经济思想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6):37-42.
被引量:2
6
李亚彬.
孔、孟、荀义利观研究[J]
.哲学研究,1997(11):74-79.
被引量:9
7
刘子瑜.
《孟子》“以”字用法的考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1):58-65.
被引量:3
8
唐忠民.
孟子的预防和治理犯罪思想[J]
.现代法学,1990,12(1):62-65.
被引量:2
9
杨泽波.
性善论立论之谜[J]
.孔子研究,1993(2):48-56.
被引量:2
10
贺铁桥,李欣远.
孟子义利观的当代审视[J]
.传承,2008(18):70-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程建,麻哲齐.
从自修到劝世:孔孟义利观之嬗变[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96-100.
被引量:1
2
贺铁桥,李欣远.
孟子义利观的当代审视[J]
.传承,2008(18):70-71.
被引量:5
3
王伟凯.
论孟子“利”思想之辨[J]
.社会科学论坛,2013(1):77-81.
4
马骁.
论孟子关于“利”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反观“上下交征”所造成的时代伤痕[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6):7-7.
5
王建军,刘瑾辉.
近三十年孟子研究(1983-2012):计量统计与特点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5):20-28.
被引量:2
6
徐丽.
《孟子》“何必曰利”新解[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18-21.
7
柴方方.
简论孟子的“义利”之辨[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10):232-23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秀梅.
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新解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27-28.
被引量:1
2
梁思婷.
浅析孟子与朱熹的义利观对现代人的启发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295-296.
3
张绍娜,高成华.
孟子义利观新解[J]
.传承,2013(11):148-149.
被引量:2
4
柴方方.
简论孟子的“义利”之辨[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10):232-232.
5
张少恩.
改革开放40年孟子学研究:学术回归与方法多元[J]
.社会科学战线,2018(8):22-33.
被引量:3
6
彭益全,黄蓉,李献斌,倪丹梅.
孟子人格思想在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9(5):47-52.
被引量:2
7
王振洲,包文君,葛均怡,张坤,林孟缘,孙娟,张思超.
《伤寒论·自序》中蕴含的儒家思想[J]
.河南中医,2021,41(1):6-8.
被引量:2
8
任超,徐健夫.
共同富裕背景下儒家文化对推动企业常态化承担社会责任的启示[J]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3(2):79-88.
1
张奇伟.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及其展望”讨论会综述[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108-109.
2
张奇伟.
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和现实意义[J]
.求索,1996(3):80-83.
被引量:1
3
刘耀兰.
古人爱说废话[J]
.知识窗(教师版),2010(8):48-48.
4
平生.
趋向新的心理物理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6,0(2):33-34.
5
张奇伟.
论孟子的仁学[J]
.管子学刊,1994(1):29-33.
被引量:9
6
廖名春.
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4):20-28.
被引量: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