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品德结构新探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品德结构新探李雁冰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如传统的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由品德心理形式、心理内容、品德能力构成的"三维结构说";由行为规范的遵从结构与社会行为取向...
作者
李雁冰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品德结构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需要
道德活动
道德价值观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意应能力
动机系统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5
1
王海明.
论品德结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25-29.
被引量:10
2
吴亚林.
品德结构探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2):28-32.
被引量:3
3
彭兰.
品德心理结构新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4):23-28.
被引量:2
4
万文涛.
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与当代学校德育[J]
.教育学术月刊,1998(6):28-30.
被引量:3
5
曹世敏.
品德结构的文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6):28-34.
被引量:4
6
章志光.
学生品德形成的动态研究与方法探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49-56.
被引量:18
7
林崇德.
论品德的结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57-65.
被引量:24
8
赵志毅,王淳.
试析品德能力的结构与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1988,8(9):12-14.
被引量:2
9
章志光.
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7-17.
被引量:12
10
林夏芬,何贵兵.
国内近年品德心理结构研究综述[J]
.应用心理学,1993(4):45-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韩益凤.
三十年来国内品德心理结构研究文献综述[J]
.消费导刊,2008,0(24):31-32.
2
赵志毅.
论品德结构与人格系统的关系[J]
.教育研究,2011,32(1):82-86.
被引量:7
3
赵志毅,刘洁璇,赵艺,李宏亮.
从多元争鸣到综合融通--品德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101-110.
被引量:2
4
马春玲,关俊威.
从品德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看其构成要素[J]
.学术交流,2012(2):22-25.
被引量:2
5
李超民.
三维运动发展模型:对思想品德多维立体结构的探讨[J]
.社科纵横,2014,29(1):166-169.
6
马娟.
我国品德心理结构研究综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9-1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苏红.
德育须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从德性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层面分析[J]
.甘肃农业,2005(12):204-204.
被引量:1
2
钟毅平,黄俊伟.
情绪在品德心理中的作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33-38.
被引量:1
3
戴妍妍,郑凯,刁山菊.
从品德心理结构看学校德育[J]
.校园心理,2010,8(1):29-30.
4
赵志毅,刘洁璇,赵艺,李宏亮.
从多元争鸣到综合融通--品德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101-110.
被引量:2
5
马春玲,关俊威.
从品德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看其构成要素[J]
.学术交流,2012(2):22-25.
被引量:2
6
王洁,郑葵阳.
论道德需要的缺失及其教育价值指归[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3(2):11-14.
7
杨斌芳,侯彦斌.
职前教师的品德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2013,26(8):68-71.
被引量:1
8
梅继霞.
公务员品德国内研究述评[J]
.行政论坛,2014,21(2):69-73.
被引量:8
9
周巧.
德性心理教育实施的原理及模式[J]
.教育评论,2014(5):87-89.
10
刘翀,陈威.
品德概念的三个审视维度[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7):23-27.
被引量:1
1
罗好裕,周作云.
心理学能不研究心理的内容吗?——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商榷[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0(1):58-63.
2
品德结构 国内外专家新观点[J]
.上海教育科研,1994(5):48-48.
3
潘明武.
略谈庄子审美的主要心理形式[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11(2):20-23.
4
严先元.
组织道德践履,培养道德行为习惯[J]
.道德与文明,1985(2):14-15.
5
权立枝.
谈谈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4):30-31.
6
常启武.
试论中学生的品德结构与特征[J]
.道德与文明,1983(1):22-23.
7
阙之焕.
关于人的心理形式的几个问题[J]
.心理学探新,1987,12(1):18-21.
8
刘伟.
对西方心理学中关于情绪作用的几种观点的评述[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39-42.
被引量:1
9
万文涛.
品德结构新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4):72-77.
10
欧阳晓明.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的回顾与评析[J]
.九江师专学报,2002,21(2):48-51.
被引量:8
齐鲁学刊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