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被引量:49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6-70,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08
-
1肖英.古今对照 中西自如——吴兴国访谈录[J].戏剧艺术,2021(1):140-153. 被引量:2
-
2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32-42. 被引量:7
-
3杨维中.论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制度的中国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19-24. 被引量:3
-
4李顺春.加里·斯奈德的诗禅意趣[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4):145-148. 被引量:2
-
5王月清.论中国佛教的人性善恶观——以天台宗为重点[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2):75-82. 被引量:4
-
6罗庆春.灵与灵的对话——倮伍拉且诗歌创作述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6):29-35. 被引量:4
-
7何显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社会实践基础[J].哲学研究,1999(7):34-40. 被引量:33
-
8相福庭.文论转换: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J].文艺评论,1998(6):12-16. 被引量:5
-
9姜超.禅——完整的心态[J].东岳论丛,1997,18(4):72-76. 被引量:2
-
10约·斯·穆勒,刘进.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科学的哲学方法[J].海派经济学,2004,2(3):130-14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49
-
1邢利军.试论禅宗思想在古龙小说中的体现[J].太原大学学报,2007,8(3):34-36.
-
2刘渝霞.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9(1):49-50. 被引量:1
-
3吕正兵.中国古代诗歌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2010(6):130-133.
-
4尹欣欣.随所住处恒安乐——浅析苏轼词作中的禅意[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103-104.
-
5黄小平,谢鸿.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J].社科纵横,2012,27(2):94-98.
-
6张丽.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基于CIS战略构建模式[J].科技资讯,2012,10(14):215-216.
-
7桂宏军,罗先良.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无”所体现的禅宗思想[J].文教资料,2013(3):26-27. 被引量:1
-
8张锦辉,苑丽丽.禅宗心性论要旨及其在唐代文人禅诗中的表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1):80-86. 被引量:1
-
9张锦辉.论禅宗心性论与唐代文人禅诗[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2):59-64. 被引量:2
-
10闫韶华.从佛教的非人格神论看其在中国的成功传播[J].传承,2014(4):120-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0
-
1董龙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理学美学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5-18.
-
2董龙昌.“烘云托月”与“说不可说”——冯友兰新理学“负方法”的美学阐释[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38-41.
-
3滕志猛,李忠超,蓝璐.高速接入技术在江苏省多媒体通信网中应用的思考[J].电信技术,2000(4):1-4.
-
4邓云龙,周红桂.悦纳进取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3(11):1257-1262. 被引量:3
-
5代玉.试谈苏轼词以雅对俗的革新[J].文学教育,2014(21):50-51.
-
6王培暄.对象性思维的消解与唐诗的文化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4):123-129. 被引量:1
-
7张锦辉.论“空”在唐代文人禅诗中的表现及蕴含[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4):113-119. 被引量:4
-
8孙晓迪.从文化遗产到文化商品——消费社会中太极拳的发展路径探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5(8):31-33. 被引量:1
-
9刘鑫,杜习乐,胡玉玺.少林武术文化生态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83-85.
-
10康红娜,姚奇志,文艺.文创设计中“禅宗思想”与“慢设计”理念的思考——以南岳文创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2):115-115. 被引量:2
-
1重返光荣[J].世界,2013(11):2-2.
-
2王晓华.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身体观与身体意象探析[J].河北学刊,2012,32(4):30-36. 被引量:4
-
3王泽民.美学研究的本体视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8-34.
-
4郝二涛.“生活形式”与理查德·罗蒂“感性生活”思想的伦理化转向[J].美育学刊,2016,7(4):79-84. 被引量:3
-
5王志宏.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对于数学的批判[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21-29. 被引量:1
-
6李雷东.孔子道德性认知结构及其审美意义[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25-31.
-
7康勇卫.地方文化与禅宗精神的和谐乐章——品读《宜丰禅史》[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48-50.
-
8汪震.禅宗精神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学习月刊,2010(5X):111-112.
-
9陈超.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3):50-52. 被引量:3
-
10安继民.从《庄子》自然哲学看“李约瑟难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1-1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