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6,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0
-
1《大学》,中国书店1985年据世界书局影印本,第7页.
-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4页.
-
3《论语·子路》,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第592页,第38、41页,第44页.第591-592页,第53页.
-
5冯契:《"通古今之变"与回顾20世纪中国哲学》,载《冯契文集》第8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8页.
-
6.《论语·宪问》[M].,..
-
7.《论语·卫灵公》[M].,..
-
8.《论语·子罕》[M].,..
-
9.《论语·学而》[M].,..
-
10.《论语·雍也》[M].,..
-
1杜蒸民.郭沫若哲学思想简论[J].郭沫若学刊,1997(3):4-15.
-
2陈云涛.浅谈美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南京师专.南京教院学报(文科版),1995,11(1):37-38.
-
3倪梁康.形而上学基本态度中的人与存在——论海德格尔与“自身意识”传统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14-19.
-
4隋欣.“以人为本”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99-101.
-
5汪信砚.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2(7):4-25. 被引量:21
-
6李维武.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45-50. 被引量:5
-
7周森林.试析邓小平人学的基本精神[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15-16.
-
8黄强,于海燕.关于“认识你自己”的古今之争[J].科教文汇,2008(8):205-205.
-
9卢善庆.近现代中西美学会冲与结合的焦点[J].哲学研究,1997(1):57-62.
-
10陆剑杰.对“以人为本”诸多歧义的哲学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2,2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