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春秋至秦汉,有关百越的记载盛于史籍。百越的分布自今浙江绵延至云南,以及中印半岛北部。百越与华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范畴,两个集团的语言也不相同。《吕氏春秋·知化篇》记伍员说:“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盐铁论·刺相篇》也说:“越人夷吾、戎人由余,待译而通,而并显齐秦,人之心于善恶同也。”地名是各种地理实体的名称,属于语言范畴,地名的构造类型、特征的差异是语言不同所致。上古汉语地名多为单音节和齐尾式双音节(通名在后),如秦汉时关中一带的地名:安陵、平陵、杜阳、美阳、武城、渭城、郿、漆。百越地名则多为齐头式双音节(通名在前),例如:姑苏、姑复、余杭、余姚、乌伤、乌程。通名位置不同是两种语言中心语和修饰成分位置不同所引起。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79-84,共6页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