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2期55-58,共4页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62
-
1孙红娟.对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连动句教学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8-20. 被引量:6
-
2辛承姬.包含有连动关系的“被”字句[J].汉语学报,2005(1). 被引量:2
-
3周国光.现代汉语里几种特殊的连动句式[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3):93-103. 被引量:10
-
4辛承姬.连动结构中的“来”[J].语言研究,1998,18(2):53-58. 被引量:24
-
5杨明义.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J].汉语学习,1998(4):23-25. 被引量:14
-
6宋玉柱.也谈“连动式”和“兼语式”——和张静同志商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1(2):32-40. 被引量:12
-
7张静.“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10(4):71-80. 被引量:38
-
8萧璋.论连动式和兼语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0):225-234. 被引量:25
-
9方绪军.前有介词短语的二项连动结构的结构关系的依据[J].汉语学习,1997(5):20-23. 被引量:2
-
10刘利.先秦“劝”之“劝说”义例证[J].辞书研究,1997(3):136-139. 被引量:3
-
1邓思颖.英语和汉语疑问尾句的句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29-35. 被引量:10
-
2毛雨先.互文内涵及其形式特征[J].九江师专学报,1991(4):50-51.
-
3魏昆建.“Vp+去”的歧义现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0(10X):161-161.
-
4梁国杰.语篇衔接概念:定义与视角(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8):24-25.
-
5王晶.韩国语网络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其成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42-44. 被引量:1
-
6李强.《马氏文通》中单词和偏正结构“顿”的结构分析[J].北方文学(下),2015,0(7):134-134.
-
7罗维明.论假借和通假[J].九江师专学报,1998,17(2):59-62.
-
8张国敬.尊重区别 把握重心——克服Chinglish现象的最有效手段[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4):58-60. 被引量:5
-
9王文晖.近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364-367. 被引量:15
-
10李健雪.谈英语“动宾结构”的性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4):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