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3-28,共6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16
-
1刘杰.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及其现实意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浅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1):14-15. 被引量:1
-
2王双桥.论人的类本质[J].求索,1998(1):69-73. 被引量:4
-
3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的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3):50-53. 被引量:1
-
4曲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J].教学与研究,1995(6):39-45. 被引量:12
-
5董武清.人的本质的二重性特征[J].教学与研究,1995(6):46-47. 被引量:5
-
6艾福成.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60-65.
-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9.
-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000.
-
9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3.
-
10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2002.
二级引证文献6
-
1郑文姬.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3):1-4.
-
2宋银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探析[J].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26-30. 被引量:1
-
3朱媛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的阐述及其时代意义[J].文教资料,2011(31):90-91.
-
4阎孟伟,蔡昱.类本质:社会批判的价值依据——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本质思想的再探讨[J].教学与研究,2015(4):21-28. 被引量:4
-
5郑小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大焦点问题研究述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18(5):39-46.
-
6郑小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大焦点问题研究述评[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2):44-48.
-
1林晓希.人的实践、实践的人和实践基础上的宗教与社会——解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7):132-132.
-
2馬特.實用主義—最陳腐、最反動的主觀唯心論[J].哲学研究,1955(1):24-43.
-
3刘格奇.为道德花开一朵[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0(28):4-5.
-
4陶富源.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认识的源泉[J].哲学研究,1983(9):70-72.
-
5张强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和实践基础上的社会与宗教观[J].经营管理者,2013(26):121-121.
-
6王双桥.论人的类本质[J].求索,1998(1):69-73. 被引量:4
-
7王庆才.对两组哲学问题的区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0(4):26-26.
-
8陈飞.异化与自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思想探析[J].求实,2012(2):4-7. 被引量:5
-
9王鸽.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6):17-18.
-
10景中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范畴[J].理论与改革,2002(6):19-22.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