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分析就是形式分析,语义分析最终要依赖形式上的证明。其实,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就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语义分析都能得到形式上的验证,以往汉语语法分析特别是词类划分上造成进退维谷的局面的原因也在于此。次范畴的分析是对词类的再分类,表层的形式标记进一步失去,而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独立作用则显示出来:一是语义指向可以对单复数名词进行区分,二是对歧义现象可以有独立的语义上的解释,三是运用义素分析可以在搭配中发现次范畴。语言表达的根本目的是表达意义而不是表达形式,这是运用语义分析的理论基础,而建立次范畴的依据是搭配中义素的会同意义。
作者 吴长安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80-83,共4页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0

  • 1邢福义.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7-15. 被引量:32
  • 2潘海华,梁昊.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J].中国语文,2002(1):3-13. 被引量:23
  • 3董秀芳.“都”的指向目标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2(6):495-507. 被引量:51
  • 4戴维·克里斯特尔 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5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A].汉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10.
  • 6卫真道(J.J.Webster).篇章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
  • 7《语法哲学》第15章第1小节“各类异体现象”(第326—347页).徐州师范大学教材科1985年7月印.
  • 8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
  • 9左思民.试论现代汉语中数的语法范畴[A].语言问题再认识—庆祝张斌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暨八十华诞[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4—108.
  • 10张黎.汉语名词数范畴的表现方式[J].汉语学习,2003(5):28-32.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