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佛教自进入中国以后,以其理论的繁富庞杂,对封建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为封建文人留下了广阔的理解空间,使人们有可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并接受它。因此同是崇佛,个体之间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认识上差异的产生并不单纯是理论本身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诸如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外,崇佛个体自身的心理特征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理论认识上的差异犹如心灵的标志,它指示于我们的,常常是深蕴于其后的心理需求。柳宗元和苏轼是两个典型的崇佛个体,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佛教理论已经比较全面而且广泛地得到传播,但是出于各自的心理形态,他们对佛教思想的关注中心和理解方式却显然不同。由于这是存在于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的普遍现象,因而,通过对柳、苏二人的比较分析,能使我们具体感受到,个体心理特征是如何使崇佛者各以自己所需来接纳某种理论,并使理论与主体发生同化的,这对于深入探究外来的佛教何以广泛地吸引着各种类型的封建士人,对于进一步讨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应是有意义的。
作者 陈晓芬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9

  • 1袁家耀.柳宗元“好佛”略谈[J].江淮论坛,1995(3):45-49. 被引量:3
  • 2魏庆之著.《诗人玉屑》,上海古藉出版社1978年3月版第121页
  • 3刘克庄著.《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版第10页.
  • 4《柳宗元全集·卷六·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详注》,中国书店1991年8月版第64页.
  • 5《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始得寻西山宴游记》,中国书店1991年8月版第314页.
  • 6《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九·钴姆潭西小丘记》,中国书店1991年8月版第315页.
  • 7《柳宗元全集·卷十四·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国书店1991年8月版第477页.
  • 8陈幼石著.《韩柳殴苏古文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版第56页.
  • 9许总.论柳宗元谪居心理空间与诗境构造方式[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1(4):24-3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