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伍新木区域经济是指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渗透性、内聚力和经济有机联系的经济墨迹区,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有机的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它的范围和功能受自然地域、经济内在的联系、经济辐射力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区域经济是地理元...
作者
伍新木
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1995年第5期1-9,共9页
Economic Review
关键词
开发区
乘数效应
经济区域
理论与实践
经济要素
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超常发展
开发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19.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0
1
伍新木.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J]
.学习月刊,2007(13):21-22.
被引量:4
2
朱小林.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调控政策选择[J]
.经济评论,1999(4):52-54.
被引量:7
3
赵玉林,汪芳.
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37-39.
被引量:21
4
伍新木.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J]
.企业经济,2005,24(9):5-7.
被引量:4
5
魏后凯.
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策[J]
.经济经纬,2006,23(1):89-93.
被引量:20
6
郭焕成.
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J]
.旅游学刊,2006,21(3):6-7.
被引量:93
7
王家庭.
开发区过热现象的原因透视与对策研究[J]
.开发研究,2006(1):82-84.
被引量:1
8
庄美燕.
中国经济开发区,何去何从[J]
.经济导刊,2007(1):84-86.
被引量:2
9
路正南,王正明,张爱龙.
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3):116-119.
被引量:7
10
秦国文,李斌.
经济增长极实现条件分析[J]
.求索,2007(5):30-3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李立华.
区域乘数效应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安排[J]
.经济评论,2007(6):125-132.
被引量:14
2
李雪松,伍新木.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战略:理论演进与政策思路[J]
.学习与实践,2008(12):14-22.
被引量:2
3
张庆.
我国开发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与合法性危机[J]
.兰州学刊,2011(5):198-200.
被引量:1
4
翟令鑫,段进军.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开发区发展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
.中国名城,2020,0(2):4-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刘普,李雪松.
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J]
.经济学动态,2009(3):68-71.
被引量:5
2
张庆杰,申兵,汪阳红,袁朱,贾若祥,欧阳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09(7):9-19.
被引量:21
3
李应博.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42-46.
被引量:10
4
姜文仙,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0(10):90-95.
被引量:25
5
李秀敏,刘海波.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2):89-93.
被引量:3
6
王远伟.
我国“教育中部塌陷”现象解读——基于省际教育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3):42-47.
被引量:23
7
朱琳.
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究[J]
.商情,2010(21):40-40.
8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
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0(10):107-113.
被引量:6
9
陈瑾瑜.
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循环经济相互关系探讨[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2):65-68.
被引量:4
10
王佳宁,罗重谱.
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及其或然取向[J]
.改革,2012(8):5-16.
被引量:5
1
刘为民.
区域经济与政府功能[J]
.广西经济,2006,25(4):28-30.
2
俞朝岸,黄林.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1996,16(7):85-87.
3
晓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首都经济更加繁荣[J]
.前线,2007(8):37-37.
4
李润惠.
优良民族文化传统是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J]
.广西经济研究,1993(3):7-9.
5
刘稚.
制约“大东盟”形成的因素[J]
.当代亚太,1996(6):70-71.
6
方元.
打造城市群——安徽奋力崛起的选择[J]
.安徽科技,2005(8):9-10.
7
王育春,李定佳.
我国区域政府经济合作障碍探析[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6):33-35.
被引量:1
8
白义霞.
浅谈我国从非均衡经济发展到统筹区域经济发展[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3S):51-51.
被引量:1
9
柴春梅,王宏卫,樊永红,桂阳,赵喆,魏敏.
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人民黄河,2017,39(2):56-60.
被引量:3
10
梅志军.
简论质量技术监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标准导报,2005(10):21-22.
经济评论
199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