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主体性与主观性的三个区别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论主体性与主观性的三个区别朱宝信,肖新生在实践与主体性的讨论中,有论者认为主体性就是主观性,因而对主体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表示怀疑。笔者认为主体性不是主观性,二者至少存在着三个重大的区别。(一)主观性首先指的是人(以及动物)的精神意识状态。这是...
作者
朱宝信
肖新生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48-5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主体性
主观性
费尔巴哈
实践活动
黑格尔
理论活动
主观主义
马克思哲学
唯物主义
自我意识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0
1
王玉樑.
实践性、客观性、主观性与主体性[J]
.人文杂志,1993(1):4-8.
被引量:8
2
吴彩霞.
西安讨论主体性问题[J]
.哲学动态,1991(8):7-9.
被引量:1
3
刘永富.
主体性与主观性、客体性与客观性辨析[J]
.人文杂志,1991(5):9-14.
被引量:2
4
王义军.
从主体进化角度看人的发展[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13(2):71-76.
被引量:1
5
沈明明.
认识中的主体性和主观性的本质及其联系[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9(12):21-24.
被引量:2
6
张一兵.
科学地理解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J]
.人文杂志,1994(2):33-40.
被引量:4
7
高清海.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
.中国社会科学,1994(4):90-98.
被引量:107
8
陈柏灵.
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性问题[J]
.理论探索,1994(4):6-11.
被引量:1
9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4
10
冯建军.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15-121.
被引量:216
引证文献
4
1
刘瑾.
语言主观性的哲学考察[J]
.外语学刊,2009(3):9-12.
被引量:24
2
钱国旗.
主体性与历史客观性[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12(2):25-30.
被引量:1
3
刘风华,刘欣.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价值走向及其意义[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2):11-14.
被引量:6
4
王鹏伟,贺兰英.
主体、主观性与客体、客观性的厘定[J]
.新乡学院学报,2020,37(2):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周祥森.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上)——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90-96.
2
刘瑾.
语言主观性概念探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3):39-42.
被引量:17
3
怀宁宁.
人及人的世界视域中的指称论:反思与建构[J]
.外语学刊,2010(1):5-8.
被引量:5
4
刘瑾.
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4):117-120.
被引量:6
5
刘瑾.
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1-135.
被引量:7
6
王莉.
论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语义传承[J]
.外语学刊,2011(3):58-61.
被引量:7
7
赵芳.
语言哲学与人和生活世界[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3):20-23.
8
王瑛宇.
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J]
.外语学刊,2011(6):70-73.
被引量:1
9
肖燕.
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参照框架的选择[J]
.外语教学,2012,33(1):42-46.
被引量:4
10
黄蓓.
重释主观性——语言主观性泛化的出路[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0(3):1-9.
被引量:1
1
桑志达.
为什么唯心主义会长期存在?[J]
.政治教育,2002(9):12-13.
2
刘林鹰.
休谟道德观的非主观主义性——对一个哲学史常识的质疑[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40-41.
3
蔡陈聪.
试论诡辩论的本质、形式及其根源[J]
.青海社会科学,2000(1):114-118.
4
张晓庆.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J]
.改革与开放,2012(11X):108-109.
5
刘林鹰.
休谟价值观之考辩[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3):31-32.
6
欧阳敏.
浅谈心理状态[J]
.学理论,2010(36):31-32.
7
梁爽.
浅议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启发性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10(6X):103-103.
8
梁俐.
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真理[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4):1-3.
9
张伯钦.
矛盾·联系·运动——学习《矛盾论》札记[J]
.哲学研究,1983(6):8-14.
被引量:1
10
江晓梅,郭继海.
解释学的真理论述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47-50.
广东社会科学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