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刘禹锡诗论新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刘禹锡诗论新探赵晓岚刘禹锡的诗论虽不多,但涉及面相当广泛,其中有些观点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很值得诗论界弓愧重视。本文拟就其主要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史上所处的地位和影响作些探讨。一、强调诗歌“义得而言丧”,“境生于象外”的审美特质《董氏武陵集纪》是...
作者
赵晓岚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102,共7页
Seeker
关键词
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
诗歌创作
艺术想象
诗论
司空图
象外之境
审美特质
唐代诗歌
柳宗元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1
贺晓宏.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与意境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14-17.
被引量:3
2
马现诚.
刘禹锡与佛教及其诗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107-110.
被引量:1
3
孙琴安.
刘禹锡的诗歌理论[J]
.高校教育管理,1986(2):32-34.
被引量:1
4
许总.
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刘禹锡诗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41-45.
被引量:3
5
王运熙.
刘禹锡的文学批评[J]
.殷都学刊,1992,13(2):39-43.
被引量:3
6
刘欢.
刘禹锡意境理论新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4(4):25-28.
被引量:3
7
陈允锋.
论刘禹锡的中道观及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J]
.宁夏社会科学,2005(2):137-140.
被引量:4
8
龚玉兰.
刘禹锡的文学理论与禅之关系[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91-93.
被引量:1
9
肖瑞峰.刘禹锡诗论初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2)
10
高林广.
佛禅美学与刘禹锡的诗学思想[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21(5):81-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朱学东.
象外形无迹 寰中影有迁——论刘禹锡意境理论的构建[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71-75.
被引量:2
2
孔楠.
刘禹锡意境理论浅探[J]
.高考,2013,0(8):68-6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沈文凡,彭飞.
重估刘禹锡咏史诗的新拓意义[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6):52-57.
2
李雪珺.
刘禹锡道教诗初探[J]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3,21(3):83-87.
1
李艳艳.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J]
.文学教育(中),2012(8):29-30.
2
陈洁.
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4):52-54.
3
朱世民.
论《边城》的意境结构[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00-102.
4
郑煜川.
中国画意境再认识[J]
.参花(上),2016,0(12):147-147.
5
王志强.
境生于象外——汉字营造设计境界诠释[J]
.艺术教育,2008(3):30-31.
6
董蔚,王峰灵.
试析《江格尔》的语言之美及超越语言之境[J]
.文教资料,2013(34):3-6.
7
王月,文广会.
屠格涅夫《白净草原》的中国式意境美[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4):84-87.
被引量:1
8
张沛.
仿真之境:文学文本的隐喻生存形态[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4):3-7.
被引量:8
9
周先慎.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下)[J]
.中学语文教学,1996(6):33-36.
10
洪迎华.
论苏轼对刘禹锡诗歌的创作接受和理论发展[J]
.长江学术,2008(4):33-42.
被引量:1
求索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