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4,共3页
同被引文献130
-
1朱昌荣.“‘封建’社会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8(2):148-151. 被引量:4
-
2吴志军.学术史: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史学书写[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5):18-26. 被引量:14
-
3南炳文.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2):158-181. 被引量:12
-
4冯天瑜.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J].历史研究,1994(2):109-117. 被引量:13
-
5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从清流派到洋务派的思想转变[J].历史研究,1991(3):68-81. 被引量:3
-
6冯天瑜.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J].历史研究,1987(4):138-151. 被引量:8
-
7冯天瑜.张之洞与戊戌维新[J].清史研究,1999(1):89-95. 被引量:5
-
8冯天瑜.“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J].清史研究,2000(3):86-93. 被引量:5
-
9冯天瑜.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J].近代史研究,1999(3):187-216. 被引量:11
-
10冯天瑜.中国文化——一个以伦理意识为中心的系统(提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1):69-70. 被引量:2
-
1王剑星.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J].学术探索,2008(6):119-123. 被引量:5
-
2王伟.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J].东西南北(教育),2011(11):23-23. 被引量:1
-
3栾銮.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J].经营管理者,2011(3X):365-365.
-
4肖伟.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刍议[J].华夏文化,1999,0(4):10-12.
-
5张金亮.遥远的回响——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4):118-120.
-
6罗国旺,毛旺.孤独的武者[J].少林与太极,2015,0(7):11-13.
-
7刘淼.徽州学:面向世界的传统中国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题述要[J].江淮论坛,1996(1):71-79.
-
8王恩涌,张宝秀.西周的兴起与巩固(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1):43-44.
-
9吕锡生.评说无锡在吴文化中的历史地位[J].江南论坛,2002(11):47-47.
-
10高艺唐.“尊正统”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2):14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