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暗的心脏》中库尔兹和马洛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黑暗的心脏》中库尔兹和马洛的象征意义隋旭升《黑暗的心脏》(HeartofDarkness)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1890年的刚果之行于1902年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康拉德写作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大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时期。吉卜...
作者
隋旭升
机构地区
青岛广播电视局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54,共8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康拉德
殖民主义者
象征意象
未婚妻
象征意义
象征性人物
现代主义
悲观主义
野蛮人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7
1
姚兰,王颖.
试论《黑暗的心》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38-41.
被引量:22
2
傅俊,毕凤珊.
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92-95.
被引量:18
3
高继海.
马洛的“寻觅”与库尔茨的“恐怖”——康拉德《黑暗的心》主题初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2(2):67-72.
被引量:16
4
詹树魁.
康拉德在“水仙号”上的道德探索和创作实验[J]
.外国文学研究,1992,14(3):10-14.
被引量:2
5
高伟利,殷企平.
论《黑暗的心脏》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价值[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27(2):54-57.
被引量:3
6
赖干坚.
论约瑟夫·康拉德小说的特色[J]
.外国文学研究,1991,13(3):21-26.
被引量:2
7
叶君健.
一位长期盛名不衰的小说家[J]
.外国文学,1989(4):81-83.
被引量:2
8
路静,陈娟.
马洛的追寻之路——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J]
.小说评论,2013,0(S2):115-117.
被引量:1
9
殷企平.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144-151.
被引量:37
10
苏勇.
自我的湮灭——从《黑暗的心》中的克兹说起[J]
.国外文学,2001(3):119-12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6
1
刘利华.
解读《黑暗的心脏》[J]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3):86-87.
被引量:1
2
杨琪.
解读小说《黑暗的心》的艺术特征[J]
.作家,2012(6):88-89.
3
张惠珍.
自我思想的升华——析康纳德《黑暗之心》的主题[J]
.芒种,2012(2):78-79.
4
张湛,郑蓉颖.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康拉德——《黑暗的心》主题探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94-96.
被引量:4
5
朱洪祥.
流动的意象 异化的象征——康拉德人文思想研究[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2):35-40.
6
孔占芳.
象征和暗示:意蕴的多重呈现——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康拉德[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40-143.
7
杨绍芳.
现代主义视角下《黑暗的心》主题探析(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10):44-46.
8
岳峰.
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欧洲“空心人”的道德救赎[J]
.文教资料,2011(34):28-30.
9
岳峰.
殖民时代道德拯救与身份认同——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丛林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
.国外文学,2012(1):133-139.
被引量:5
10
赵君仡.
“沉沦与救赎”——《黑暗的心》之二元对立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46-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张惠珍.
自我思想的升华——析康纳德《黑暗之心》的主题[J]
.芒种,2012(2):78-79.
2
鹿艳丽.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题探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192-193.
被引量:1
3
黄东华,关银霞.
模糊语言的语篇阐释[J]
.科教文汇,2006(10):174-175.
4
岳峰.
殖民时代道德拯救与身份认同——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丛林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
.国外文学,2012(1):133-139.
被引量:5
5
唐雅乔.
浅谈康拉德《黑暗之心》的“荒野”观[J]
.校园英语,2012(12):125-126.
6
刘玉君.
认知视阈下《黑暗的心》的隐喻解读[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11):146-147.
7
李靖.
《黑暗的心》中的身体异化[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3):82-85.
被引量:4
8
王霞.
文本与历史的交融——《黑暗的心》对非洲形象与殖民创伤的再现[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1):206-210.
被引量:3
9
张兰.
康拉德《黑暗的心》的后殖民生态书写[J]
.时代教育,2016,0(3):45-46.
10
黄婷婷.
西方逻各斯的消解-——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黑暗的心》[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40-42.
1
陈素英.
浅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
.外国语言文学,1997,16(4):60-63.
被引量:20
2
王皓潼.
反抗者已死 中间者惊醒 统治者将亡——试论《檀香刑》几组人物形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6-7.
被引量:4
3
向卫国.
见证 亲历 介入与评判——“朦胧诗/人”徐敬亚的时代荣光[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97-103.
4
宋剑华.
“作家现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J]
.理论与创作,2007(3):36-38.
被引量:1
5
王元慧.
《宣叙》:用象征主义表思想[J]
.克拉玛依学刊,2010,13(3):305-306.
6
莫非.
竹林记 根据日本电影《罗生门》改编[J]
.南国红豆,2015(6):59-64.
7
方军,刘诺亚.
田纳西·威廉斯的心理造型戏剧[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1):47-50.
被引量:1
8
叶岗.
《挪威的森林》的象征色彩[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6):54-58.
被引量:3
9
王江.
疾病与抒情——《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创伤叙事[J]
.国外文学,2014(4):128-134.
被引量:3
10
饶晓红.
论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象征意义[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101-104.
外国文学评论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