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出过去的阴影──读托妮·莫里森的《心爱的人》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走出过去的阴影──读托妮·莫里森的《心爱的人》王守仁托妮·莫里森1931年2月18日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洛雷恩镇。按她自己的说法,她“从来没准备要成为一名作家”①。当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问世时,莫里森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但从此以后,她...
作者
王守仁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42,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心爱的人》
奴隶制
哥特式小说
学校教师
种植园
奴隶主
过去与现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人物内心世界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167
1
王湘云.
为了忘却的记忆——论《至爱》对黑人“二次解放”的呼唤[J]
.外国文学评论,2003(4):66-72.
被引量:13
2
习传进.
论《宠儿》中怪诞的双重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68-74.
被引量:14
3
陈法春.
西方莫里森研究中的几个焦点[J]
.外国文学动态,2000(5):22-26.
被引量:15
4
金艳丽.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黑人民族对自我的追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241-244.
被引量:7
5
何淼波.
叙述含义——小说语用分析新视角[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19-122.
被引量:4
6
张晓锋.
超越种族的女性关爱——评托妮·莫里森《慈悲》[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235-236.
被引量:1
7
翁乐虹.
以人物作为叙述策略——评莫里森的《宠儿》[J]
.外国文学评论,1999(2):65-72.
被引量:25
8
王海燕.
人性的丧失与回归——读托妮·莫里森《心爱的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71-76.
被引量:1
9
杜维平.
呐喊,来自124号房屋——《彼拉维德》叙事话语初探[J]
.外国文学评论,1998(1):65-69.
被引量:9
10
田祥斌.
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论《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的成功与魅力[J]
.国外文学,1998(4):85-9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1
1
尹晓琴.
从塞丝看美国黑人女性的心灵涅槃[J]
.时代文学,2009(11):109-110.
2
赵金春.
浅析《宠儿》中的另类母爱[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22-22.
被引量:3
3
高继海.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叙述特色[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1):67-71.
被引量:26
4
孙银娣.
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隐喻的运用[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03-106.
被引量:4
5
杜志卿.
《爵士乐》:一种精神分析的批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9-94.
被引量:4
6
缪肖雨.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托妮·莫里森《宠儿》的主题分析[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29-30.
被引量:1
7
杜志卿.
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
.当代外国文学,2007,28(4):122-129.
被引量:31
8
谢群英.
简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象征意象的运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77-79.
被引量:2
9
谢群英.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主题与象征意象[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6):160-162.
被引量:16
10
杨芳梅.
《最蓝的眼睛》中的隐喻象似性解读[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4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
王远.
从失语的物体到讲述的主体——论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话语权的获得[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74-77.
被引量:3
2
张良红.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风景——评小说《最蓝的眼睛》叙事艺术[J]
.文教资料,2008(27):32-34.
被引量:3
3
王业昭.
自我的迷失与精神救赎——论托尼·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剖析与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2010(7):37-40.
被引量:6
4
何帆,罗辉.
审思女性主体及民族思考——重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61-62.
被引量:1
5
王建富.
论《宠儿》中三代黑人妇女对自我的寻找[J]
.作家,2012(20):34-35.
6
张良红.
爱的扭曲与回归——解读《爱》中黑人女性的成长[J]
.译林,2010(3):202-205.
7
张巍.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长城,2012(10):185-186.
8
王莎莎.
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的种族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1):115-116.
9
曹云.
蓝色眼睛的诱惑——《最蓝的眼睛》的写作手法分析[J]
.小说评论,2009(S1):224-226.
被引量:3
10
郭志娟.
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分析——以短篇小说《巴士》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8):33-34.
1
胡全生.
难以走出的阴影——试评托妮·莫里森《心爱的人》的主题[J]
.当代外国文学,1994,15(4):163-167.
被引量:7
2
王海燕.
人性的丧失与回归——读托妮·莫里森《心爱的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71-76.
被引量:1
3
王守仁.
爱的乐章——读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J]
.当代外国文学,1995,16(3):92-96.
被引量:11
4
冯静.
我的恩师们[J]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8,0(11):45-46.
5
昭伟.
另类科技盲[J]
.考试(自学考试版),2005(8):51-51.
6
顾连梅.
紫藤的忧伤[J]
.新青年(珍情),2008,0(9):24-24.
7
陈绍俊.
七绝 赞乡村老年学校教师[J]
.开心(老年),2010(11):33-33.
8
和子.
水乡的小河[J]
.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2008,0(2):32-32.
9
孙学民.
过瘾[J]
.飞天,1995,0(4):37-39.
10
朱庆林.
凡墙都是门[J]
.幸福(下),2011(5):41-41.
外国文学评论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