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屈辱议和”未必是卖国——从历史上几次议和看战与和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建国以来,国内一些历史学家习惯地把历史上一切同外族入侵者签订作出重大让步的和约视为“偏安”、“丧权辱国”,把主和派和签订和约的人统统斥之为“投降派”、“卖国贼”。笔者认为,这是传统政治思维定式得出的片面结论,应当加以探讨和澄清。 一、《澶渊之盟》 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屈辱求和”的例子大概要推1005年的《澶渊之盟》。
作者 张亚伦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39-43,共5页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