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阅读主体与文本阐释——评费希的意义构造理论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以W·伊瑟尔与H-R·姚斯为代表的一批联邦德国文艺理论家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意义阐释理论,震动了当时的西方文艺理论界。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的一批学者也围绕着读者展开了争论,其中S·费希、N·荷兰德及D·布莱希各自提出了独特的阅读理论,即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三人之中。
作者
朱刚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4-159,共6页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文本阐释
阐释策略
阅读主体
深层结构
文本意义
批评理论
伊瑟尔
语言符号
意义理论
阅读理论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
1
(美) 桑塔格 (Sontag,S.),著.反对阐释(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2
(瑞士)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
王凤.
斯坦利·费希读者阐释理论的实用主义特征辨析[J]
.外语教学,2011,32(5):70-73.
被引量:2
4
张江.
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
.中国社会科学,2014(5):4-37.
被引量:138
5
乔琦.
阐释之“度”与中国新诗的阅读困惑[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4):74-78.
被引量:1
6
张江.
强制阐释论[J]
.文学评论,2014(6):5-18.
被引量:487
7
伍凌.
阐释学视角下的文本阐释[J]
.外国语文,2015,31(4):104-109.
被引量:4
8
张执浩.
在黄鹤楼下谈诗[J]
.江南(诗),2015,0(5):91-94.
被引量:1
9
李勇.
阐释的边界及其可变性[J]
.学术研究,2016(1):14-20.
被引量:5
10
殷企平.
西方文论关键词:共同体[J]
.外国文学,2016(2):70-79.
被引量:143
引证文献
5
1
于兆辉.
“读者反应批评”中读者观之流变[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41-144.
2
傅卓君.
阐释:与“文本”对话——兼论张江教授的“本体阐释”[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2):68-72.
3
李勇.
阐释的边界及其可变性[J]
.学术研究,2016(1):14-20.
被引量:5
4
陈仲义.
现代诗接受的辩证实现——接受心理机制、“共同体”前提及“哑铃”模式[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60-169.
被引量:1
5
李永新.
建构共在的阐释共同体——简论公共阐释的生成与实现[J]
.当代文坛,2018(2):44-4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徐丹.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28-30.
被引量:2
2
高周权.
重估、深化、再出发——2016年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5):17-24.
3
李永新.
建构共在的阐释共同体——简论公共阐释的生成与实现[J]
.当代文坛,2018(2):44-49.
被引量:4
4
朱园园.
教师专业知识景观:理论基础、内涵与研究进展[J]
.比较教育学报,2020(6):108-119.
被引量:1
5
李君亮.
公共阐释:理性基础、生成路径、内在隐忧及展望[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41-47.
6
董柯晗.
阐释的边界:自由与限制--中国古代诗学阐释思想给出的解答[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5):35-41.
7
王争录,张博.
元宇宙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J]
.图书馆,2022(10):51-56.
被引量:16
8
彭华新,李海敏.
“用哲学阐释新闻”:互联网时代“新闻参与”的理性修辞与知识交往[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6):103-112.
被引量:1
9
夏楠.
神话的公共阐释——基于蚩尤神话知识生产及文化实践的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7(4):9-13.
10
王媛,刘心怡.
“中国话语”国际传播阐释共同体的多元类型及差异化协同[J]
.当代传播,2024(5):105-108.
1
邵子华.
文学文本如何与读者对话——兼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阅读[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97-100.
2
刘佳林.
缺席与出席:安娜·卡列尼娜解读史之复制与研究[J]
.中国比较文学,1997(3):39-52.
被引量:2
3
王昕.
从人际意义分析《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塑造[J]
.芒种(下半月),2015,0(1):62-63.
4
邱兴跃.
从杨万里无意于文看其创作态度及阐释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8):57-58.
5
张晓宁.
“因性练才”激扬情思[J]
.神州,2013(16):159-159.
6
寒萍.
20世纪前西方文论的意义理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2):32-35.
7
寒萍.
作品中心主义的意义理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2):69-74.
被引量:1
8
刘小新.
复杂性·阐释策略--阅读南帆文论的感想[J]
.山花,2004(10):119-121.
9
王凯丹.
美丽的个性解读[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0):147-147.
10
乔国强.
“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学术研讨会侧记[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4):173-173.
当代外国文学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