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科技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科技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庄世杰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工程院校)开展科技开发工作是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它是高校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新体制的有效途径。科技开发工作对大多数高校...
作者
庄世杰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高校科技开发
我国高等学校
运行机制
研究与开发
科技企业
教育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
中试基地
经济增长
有效途径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6
1
王秀红,何书金,张镱锂,罗明.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西部土地利用程度分区[J]
.地理研究,2001,20(6):731-738.
被引量:37
2
国家土地局.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J].中国土地,2002,(4):20-21.
3
建设部《2002年城市建设统计报告》[R].2002.
4
国土资源部.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J].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04-12(2).
5
陶志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5.
被引量:318
6
邱道持,薛俊菲,廖和平.
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5):616-62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杨红梅,邱道持,张传华,黎邦华.
基于因素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09-111.
被引量:12
2
杨红梅,邱道持,张传华,黎邦华.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1):165-169.
被引量:44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罗洁琼.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重庆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295-298.
被引量:1
2
赵淑芹,王殿茹.
我国主要城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及评价[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12):24-27.
被引量:14
3
杨东朗,武晓霞.
陕西省建设用地结构变动特点及其驱动力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82-86.
被引量:6
4
杨东朗,安晓丽.
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
.经济地理,2007,27(3):470-475.
被引量:90
5
祝小迁,程久苗,王娟,李渊.
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J]
.现代城市研究,2007,22(7):69-75.
被引量:25
6
任艳敏,张加恭,张争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珠三角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2007,6(3):20-24.
被引量:26
7
任艳敏,张加恭,张争胜.
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4):127-132.
被引量:7
8
郑泽庆,黄贤金,钟太洋,王广洪.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89-93.
被引量:56
9
王海鸿,常艳妮,杜茎深,齐飞.
甘肃省建设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6.
被引量:19
10
费罗成,程久苗,吕军,范树平.
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4):22-26.
被引量:3
1
王武生.
通过中试基地的突破使大学城成为松江创造的主力军[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12):71-72.
2
帅相志.
山东高校中试基地建设与发展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7(6):20-22.
3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搞好科技开发工作[J]
.高校科技,1993,5(4):29-31.
4
车兰秀,蔡煜.
高校科技开发工作亟待加强[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6):75-76.
5
刘玉玲.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24(1):125-127.
被引量:4
6
潘远智,陈其兵.
园林学科建设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J]
.中国林业教育,2002,20(5):32-33.
被引量:9
7
刘黎莉,袁海军.
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82-86.
被引量:3
8
徐敏,李明.
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7-28.
被引量:10
9
孙芳城,曾宪军,张晓洪.
高等工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研究[J]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12(6):4-7.
10
课题组,谢怀建.
对高等工程院校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
.交通高教研究,1999(3):28-30.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