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3
-
1杨怀中.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 被引量:23
-
2潘建红.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观[J].求索,2007(7):121-123. 被引量:6
-
3江晓源.交界上的对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77.
-
4刘钝 王扬宗.回归学术轨道的“李约瑟南难题”[N].中华读书报,2002—4—24.
-
5林文照.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A].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科学传统与文化[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3.
-
6孙伟平 李志军.思维方式: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深层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6-32.
-
7郭永芳.八股取士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A].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科学传统与文化[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2.
-
8徐模.中国与现代科学[A].刘钝 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63.
-
9粱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A]..饮冰室合集(第一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9.19.
-
10竺可桢.中国实验科学不发达的原因[A].刘钝 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46.
二级引证文献8
-
1耿淑玲.我国科学教育历史考察及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9(4):48-50. 被引量:3
-
2吴绪玫.浅析“李约瑟难题”及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兼论科学史教育功效[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6):125-128. 被引量:2
-
3徐文静.浅析“李约瑟难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27-29. 被引量:1
-
4解后循.西方科学的文化因素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3(17):296-297.
-
5张珂.李约瑟难题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27):83-84. 被引量:1
-
6徐美.社会文化人才科学素养现状之管窥——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5,36(4):188-191.
-
7逯妍.试解“李约瑟之谜”[J].学理论,2015(17):23-24.
-
8金明.教育制度视角下求解“李约瑟”难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129-131.
-
1范岱年:五个时期[J].中国科技信息,2004(19):11-16.
-
2韩青有.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1):9-14. 被引量:3
-
3胡化凯.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J].大自然探索,1998,17(3):110-116. 被引量:5
-
4王简辞.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浅析[J].理论月刊,2002(5):70-71. 被引量:6
-
5刘新铭.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2,17(4):71-71.
-
6邹德秀.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探讨[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2):48-51. 被引量:6
-
7刁培德.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1):32-34. 被引量:2
-
8张卫红.思想领域视角下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新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36-36.
-
9李艳梅.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0(S2):52-55.
-
10本刊第五卷(1983年1—6期)总目[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6):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