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石之路”初探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石之路”初探臧振陕西师大历史系由博望侯张赛凿空,中原与西域商旅往来,相望于道,是为“丝绸之路”。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研究先秦史的学者则多认为,先秦时期中原与酉域已有了往来,不过那时还称不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究竟何时开通、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作者
臧振
机构地区
陕西师大历史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89,共11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山海经》
玉石之路
昆仑山
新石器
《穆天子传》
“玉器时代”
软玉
上海马桥遗址
昆仑丘
齐家文化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2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342
1
杨伯达.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叙要[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67-73.
被引量:13
2
罗新.
吐谷浑与昆仑玉[J]
.中国史研究,2001(1):44-53.
被引量:9
3
张运德.
中国和田玉的历史地位及生命力[J]
.西域研究,2009(3):108-113.
被引量:6
4
马健.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J]
.西域研究,2009(3):50-64.
被引量:34
5
丁柏峰.
“吐谷浑路”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述略[J]
.中国土族,2011(4):43-46.
被引量:2
6
李绍明.
关于羌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J]
.历史研究,1963(5):165-182.
被引量:22
7
季羨林.
中国蠶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J]
.历史研究,1955(4):51-94.
被引量:30
8
铃木隆一,钟美珠.
吐谷浑与吐蕃之河西九曲[J]
.世界民族,1985(3):47-51.
被引量:10
9
王守春.
齐桓公至新疆试证[J]
.西域研究,1999(1):15-22.
被引量:2
10
王国道.
青海早期铜器的讨论[J]
.青海社会科学,1999(6):84-8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0
1
曹中俊.
丝绸之路青海道研究回顾与展望[J]
.藏学学刊,2022(2):78-96.
2
唐启翠.
“玉石之路”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27-36.
被引量:10
3
杨骊.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39-48.
被引量:3
4
李健胜.
西羌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国际化[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8.
被引量:1
5
易华.
金玉之路与欧亚世界体系之形成[J]
.社会科学战线,2016(4):73-80.
被引量:5
6
李健胜.
丝绸之路青海道历史地位述论[J]
.青藏高原论坛,2016,4(2):71-75.
被引量:5
7
冯玉雷.
玉帛文化:华夏文明发生的动力及核心价值[J]
.甘肃社会科学,2016(4):38-43.
被引量:1
8
胡耀飞.
政局与路线的互动——读朱德军、王凤翔《长安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走向研究》[J]
.关东学刊,2016(6):155-160.
9
冯玉雷.
浅议玉门关的海关属性及输入商品玉石的文化意义[J]
.百色学院学报,2017,30(4):7-11.
10
李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石之路研究综述[J]
.新丝路(下旬),2019,0(4):157-159.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王世藩.
“千歲仙鼠”與“鳥鼠之譏”——中古信仰世界中的蝙蝠知識與意象[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3(2):295-319.
2
王卉,覃璇,喻燕姣,戴君彦.
湖南省博物馆藏汉代玛瑙珠的沁像研究[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1(1):372-382.
3
刘蓉.
《穆天子传》与西周社会[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24-128.
被引量:1
4
刘桂英.
《穆天子传》中先秦翻译史料钩沉[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130-133.
被引量:2
5
邢佳佳,黎家宜,曾洁,刘志立.
丝绸之路甘肃段城市发展现状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1):36-38.
被引量:1
6
杨骊.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39-48.
被引量:3
7
唐启翠.
玉石之路山西道代县路段再考察[J]
.百色学院学报,2014,27(4):19-23.
被引量:3
8
公维军.
新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J]
.社会科学,2015(3):182-191.
被引量:6
9
叶舒宪,杨骊,魏宏欢.
探源中华文明 重讲中国故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访谈[J]
.四川戏剧,2015(6):5-10.
被引量:4
10
叶舒宪,唐启翠.
玉石之路[J]
.人文杂志,2015(8):57-66.
被引量:11
1
姚勤德.
江苏吴县越溪张墓村遗址调查[J]
.考古,1989(2):118-122.
被引量:1
2
王瀛三.
“天下”名丘初探[J]
.中原文物,1989(3):102-108.
被引量:6
3
孙维昌.
上海青浦寺前村和果园村遗址试掘[J]
.南方文物,1998(1):25-37.
被引量:10
4
冯广宏.
《山海经》昆仑丘解读[J]
.文史杂志,2003(1):21-27.
被引量:4
5
臧振.
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J]
.丝绸之路,1994(2):36-38.
被引量:4
6
王雪樵.
博望侯的“大夏情结”[J]
.运城学院学报,1999,19(4):42-43.
7
王立群.
凿空西域:博望侯张骞“走向世界”[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8(13):45-47.
8
黄宣佩.
上海马桥遗址第一、二次发掘[J]
.考古学报,1978(1):109-137.
被引量:63
9
宋建,何继英,周丽娟,李峰,江松.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遗址1993—1995年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97(2):197-236.
被引量:11
10
李清凌.
昆仑丘与甘肃始祖文化[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14-19.
被引量:2
人文杂志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