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83年夏,史学史国际委员会主席夏尔·奥利维埃·卡尔博奈尔(Charles OlivierCarbonell)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学家的状况问题。就在那里,我高兴地认识了乔治·G·伊格斯(Georg G.Iggers)。我在1978年曾读到他的《欧洲史学新趋向》一书,从此便知道了伊格斯这个名字。
作者
张芝联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4-83,共10页
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当代中国史学
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研究
西方史学
社会功能
阶级斗争理论
史学危机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259
1
陈启能.
史学理论与改革开放[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4-7.
被引量:6
2
张旭鹏.
西方话语与中国史学理论[J]
.史学理论研究,2008(3):11-15.
被引量:4
3
张芝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5-6.
被引量:2
4
蒋大椿.
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0-12.
被引量:9
5
何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67-79.
被引量:16
6
安介生.
“长时段”研究理论与中国历史民族地理格局及演变趋势之解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4-18.
被引量:8
7
戴逸.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J]
.历史研究,1998(6):5-16.
被引量:37
8
林甘泉.
新的起点: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学[J]
.历史研究,1997(4):4-16.
被引量:12
9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J]
.历史研究,1996(2):5-25.
被引量:42
10
桑兵.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J]
.历史研究,1996(5):30-45.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12
1
翁善才.
把高校历史教材的改革作为史学出路的突破口[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273-275.
被引量:3
2
梁民愫.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史学理论研究,2001(4):131-142.
被引量:9
3
张东光.
“百家讲坛”与史学变革[J]
.社会科学战线,2007(2):244-249.
被引量:5
4
陈峰.
超越决定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大变革[J]
.东岳论丛,2009,30(1):12-23.
被引量:1
5
王云,高臻.
高校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
.社科纵横,2010,25(11):151-153.
被引量:7
6
苏海舟.
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兼议布罗代尔“整体性历史”与“历史时间”的引入[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6):4-11.
被引量:6
7
马芸芸.
衣带渐宽终未悔——近代以来中国史家的求索[J]
.中华文化论坛,2013(10):31-36.
8
李剑鸣.
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1):9-31.
被引量:9
9
李剑鸣.
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J]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7):3-24.
10
陈峰.
走出“史学危机”: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省与重塑[J]
.史学月刊,2019(8):119-12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王和强.
"规律"还是"规则"--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科学理解与逻辑阐述[J]
.理论月刊,2009(5):49-53.
2
朱清如.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史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
.湖湘论坛,2004,17(6):39-41.
3
行龙.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
.近代史研究,2006(1):1-19.
被引量:47
4
张东光.
“百家讲坛”与史学变革[J]
.社会科学战线,2007(2):244-249.
被引量:5
5
王加丰.
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J]
.史学理论研究,2007(2):4-7.
被引量:2
6
李义芳.
《百家讲坛》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78-80.
被引量:6
7
江渝,李杰.
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文化学意义[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48-53.
8
王晓艳.
基于专业史学教育的学术道德提升[J]
.财会通讯(下),2009(5):119-121.
9
周采.
战后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的发展[J]
.教育学报,2010,6(1):110-116.
被引量:4
10
徐国利,张笑龙.
中国史学与现实关系研究二十年[J]
.河北学刊,2010,30(3):81-88.
被引量:4
1
史学理论[J]
.全国新书目,2002,0(10):91-91.
2
江湄.
研究上的自觉意识与史学的创新[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12-13.
3
胡绳.
为范文澜铜像揭幕的讲话[J]
.近代史研究,1990(6):1-2.
4
瞿林东.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史学史情结[J]
.群言,2003,0(1):16-19.
被引量:3
5
陆水明.
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亟待深化的几个问题[J]
.探索与争鸣,2005(7):48-50.
6
瞿林东.
百年史学断想[J]
.东北史地,1998,0(1):72-77.
被引量:3
7
瞿林东.
走向中国史学深处[J]
.中国史研究,1998(4):8-13.
被引量:1
8
董仲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意加强对国史的研究[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2):148-151.
9
可可.
香奈尔自述:我一直在创造着时尚[J]
.名人传记(下半月),2008,0(9):66-67.
10
徐庆全.
魏巍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遗产[J]
.中国新闻周刊,2008(33):72-74.
史学理论研究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