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War of 1894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28,共9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3
-
1丁名楠.略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2):62-68. 被引量:3
-
2戚其章.甲午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J].东岳论丛,1984,5(1):70-73. 被引量:2
-
3李文良,曹晓峰.略论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4-69. 被引量:3
-
4戴逸.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J].齐鲁学刊,1991(1):69-70. 被引量:6
-
5曾明.评叶志超甲午平壤溃围[J].近代史研究,1989(1):280-286. 被引量:4
-
6戚其章.甲午战争前日谍在华活动述论[J].晋阳学刊,1987(4):78-84. 被引量:5
-
7余明侠.李鸿章应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主要责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94-100. 被引量:3
-
8关捷.刘坤一与甲午中日战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9(4):111-116. 被引量:4
-
9张欣.试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2):97-101. 被引量:1
-
10徐建平.甲午战争时期的天津《直报》及其对战后的舆论导向[J].历史档案,2004,17(3):97-10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汪蕊,路彩霞.平壤战役对于清末政局的影响窥探[J].兰台世界(上旬),2015(5):78-79.
-
2马天,刘曦,穆赤.云登嘉措,姜德鑫.左宝贵力守平壤对甲午中日战局内外的影响[J].回族研究,2017(2):49-52. 被引量:1
-
3胡军哲.专业阅读与深度思考:理解历史课程的重要路径——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研究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0(28):1-5. 被引量:1
-
4王明兵.甲午中日战争的“图像史学”:历史呈现及其“虚无主义”叙事批判[J].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9):12-21.
-
5刘昱.历史上中日甲午战争的反思跟启示[J].中华辞赋,2018(11):241-242.
-
1刘萍,张继国.德国侵占胶州湾始末[J].军事历史,2001(3):72-75. 被引量:1
-
2柳长毅.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J].江汉论坛,1994(7):63-65.
-
3夏商周势力范围及重大事件图说[J].中国国家地理,2000(12):26-31.
-
4李俊熙,赵显镐.1914年以前日本人在山东[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4):82-86. 被引量:3
-
5叶尚志.回顾抗日战争,不忘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J].人才开发,2006(7):9-11.
-
6史继忠.历史把贵州从边缘推向前沿[J].当代贵州,2011(17):60-60.
-
7杨飞.中国历史上曾经的十二个“共产党”[J].文史天地,2011(7):4-10.
-
8汤仁泽.五四运动和日本[J].史林,1999(1):83-90. 被引量:1
-
9王庆海.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与甲午战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25-26. 被引量:1
-
10李友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始末[J].文史精华,2008(4):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