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36,共17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1
-
1刁书仁.论萨尔浒之战前后后金与朝鲜的关系[J].清史研究,2001(4):43-50. 被引量:4
-
2姜守鹏.刘兴祚事迹补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77-82. 被引量:5
-
3白新良.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出兵[J].清史研究,1997(3):9-15. 被引量:2
-
4王思治.皇太极嗣位与诸大贝勒的矛盾[J].历史档案,1984(3):79-85. 被引量:1
-
5魏志江,潘清.关于“丁卯胡乱”与清鲜初期交涉的几个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7(1):228-231. 被引量:8
-
6.《满文老档》[M].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7--88页.
-
7孟森.关于刘爱塔事迹的研究[G]//清史论丛: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
8李肯翊.燃藜室记述[G]∥潘喆,孙方明,李鸿彬.清人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
9[朝鲜]李成奂.《栅中日录》三月初七日条.
-
10[朝鲜]李成奂.《栅中日录》六月二十日条.
二级引证文献9
-
1刘巳齐.明末东江军镇与朝鲜贸易关系探析[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2(2):134-149.
-
2高志超,冯璐.后金食盐获取方式变迁及其影响[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3):44-48. 被引量:1
-
3石少颖.“名分外交”的困境——以朝鲜仁祖时期“斥和”与“主和”论争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7):215-220. 被引量:3
-
4石少颖.和约背后的制衡——对“丁卯之役”及金鲜谈判的再探讨[J].历史教学(下半月),2012(7):9-21. 被引量:6
-
5石少颖.“丁卯之役”中金鲜间“纳质”、“岁币”问题由来考辨——兼论后金首次征朝期间的外交策略[J].中国史研究,2013(4):157-174. 被引量:4
-
6高志超.汉人漂流民与中朝、日朝间交涉(1641-1689)[J].东北史地,2014(5):32-38. 被引量:4
-
7高志超.论后金时期的迁海[J].清史研究,2016(1):63-72. 被引量:5
-
8王桂东.清初对朝鲜外交研究三题[J].当代韩国,2016(3):49-60.
-
9王臻,郑怡鹏.中国内地学界朝鲜王朝历史研究述要(2012~2021)[J].当代韩国,2022(4):108-126.
-
1张玉兴.明清之际反民族压迫斗争中历史人物的褒善贬恶[J].清史研究,1998(2):102-112. 被引量:2
-
2王明星.朝鲜李朝末年教案探因[J].东疆学刊,2000,17(1):29-32. 被引量:2
-
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太宗实录》初纂稿本(残卷)[J].中国历史文物,2007(1). 被引量:1
-
4常艳.浅议皇太极宫中飨客[J].满族研究,1999(4):61-65.
-
5李鸿彬.皇太极与松锦大战[J].史学集刊,1987(2):37-45. 被引量:4
-
6高志超.刘兴祚在明清转型期的重要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125-128. 被引量:3
-
7杜家骥.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J].史学集刊,1997(2):25-30. 被引量:6
-
8杜家骥.清初两白旗主多尔衮与多铎换旗问题的考察[J].清史研究,1998(3):1-11. 被引量:7
-
9白洪希.皇太极绥服漠南蒙古及其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7(4):96-100. 被引量:2
-
10徐凯.论“丁卯虏乱”与“丙子胡乱”──兼评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的战略[J].当代韩国,1994(3):37-42.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