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经学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依据经学内容和方法的倾向或特色的不同,将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汉学、宋学和清学三个阶段,并探讨了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历史时期、基本的学术特色及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学派特色,展示了经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作者
崔大华
机构地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6期39-47,共9页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经学
学术特色
《左传》
《春秋》
《尚书》
今古文
《周礼》
《五经正义》
《公羊传》
《清代学术概论》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
1
崔大华.
新理学的理论品格[J]
.中州学刊,1998(5):79-82.
被引量:1
2
崔大华.
二程与宋明理学[J]
.中州学刊,1984(5):51-58.
被引量:4
3
周予同,汤志钧.
关于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问题——中国经学史论之二——[J]
.学术月刊,1961,5(3):41-46.
被引量:1
4
张志哲.
中国经学史分期意见述评[J]
.史学月刊,1988(3):3-8.
被引量:4
5
崔大华.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6):53-57.
被引量:1
6
崔大华.
中国古代历史变迁思想的构成[J]
.文史哲,1983(3):72-78.
被引量:1
7
崔大华.
“儒教”辨[J]
.哲学研究,1982(6):44-50.
被引量:13
8
崔大华.
《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J]
.中州学刊,1994(1):71-77.
被引量:1
9
陈来.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J]
.文史哲,2007(2):103-111.
被引量:17
10
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引证文献
4
1
陶莉.
略论清代吴地经学[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2):22-24.
2
袁永飞.
儒学理论主题的古今推演——对崔大华先生儒家论著的要旨绎读[J]
.中州学刊,2015(1):110-114.
被引量:1
3
马丽梅,高福顺.
辽朝科举考试内容考论[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561-565.
4
黄开国,黄子鉴.
论汉武帝以来的经学分期分派[J]
.哲学研究,2018,0(4):46-5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郭齐勇,袁永飞.
崔大华的儒学论说及其意义[J]
.中州学刊,2015,0(12):103-109.
2
黄开国.
经学分派与分期说评述[J]
.文史哲,2021(2):49-56.
1
崔大华.
论经学的历史发展[J]
.中国哲学史,1995(1):55-63.
被引量:1
2
门从国,王进鑫.
中国性伦理的演变与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6(3):56-59.
被引量:1
3
许远理,熊承清.
情绪智力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发展脉络[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28-32.
被引量:4
4
史福伟.
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述评[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1):212-214.
5
吴亚楠.
张栻、朱熹对“太极”与“性”关系的不同解读[J]
.江淮论坛,2016(1):81-88.
被引量:6
6
黄涛.
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J]
.理论月刊,2004(3):73-74.
被引量:4
7
江苏青年神父召开神学研讨会[J]
.中国天主教,1996,0(2):24-24.
8
胡象明.
试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性[J]
.江海学刊,1984(5):65-69.
9
任金丽.
认识发展阶段问题的讨论综述[J]
.哲学动态,1984(5):1-4.
被引量:1
10
吴建永.
维柯:什么是理想的永恒的历史?[J]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