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7-23,共7页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9
-
1高旭国.历史神话的消解与爱情神话的建构──读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1-43. 被引量:1
-
2赵全龙.“后知青文学”的新写实趋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4):106-112. 被引量:3
-
3贺利.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新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87-90. 被引量:1
-
4吴晔.王朔的后现代解读[J].怀化师专学报,1997,16(1):61-64.
-
5宋剑华,田文兵.当代话语转型视角中的“王朔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48-53. 被引量:2
-
6肖佩华.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喜”剧美学品格[J].江淮论坛,2007(5):179-182.
-
7葛苑菲.谈王朔笔下“顽主”的爱情[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3):15-18.
-
8上官政洪.无法承受的历史之重——张炜小说中的历史叙写探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3):58-63.
-
9郑伟.《顽主》:当解构作为一种修辞[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10):16-18.
-
10赵双花.新时期城市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变迁——以小说创作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72-7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8
-
1贺仲明.“文化边缘人”的怨怼与尴尬──论王朔的反传统思想[J].中州学刊,1998(6):91-99. 被引量:13
-
2吴三冬.绝不承担责任风险的名利追求─—论王朔的创作[J].小说评论,1998(1):85-90. 被引量:2
-
3南帆.反讽:结构与语境——王蒙、王朔小说的反讽修辞[J].小说评论,1995(5):77-85. 被引量:21
-
4蔡翔.旧时王谢堂前燕——关于王朔及王朔现象[J].小说评论,1994(1):18-24. 被引量:7
-
5吴禹星.道德虚无主义的视角——王朔小说一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1):38-39. 被引量:1
-
6金惠敏.无意的革命——旅外小说对文学传统的挑战[J].社会科学,1993(4):60-62. 被引量:1
-
7郑承军.王朔、刘恒作品与都市青年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1990(3):38-40. 被引量:2
-
8阎晶明.顽主与都市的冲突——论王朔小说的价值选择[J].文学评论,1989(6):87-91. 被引量:8
-
9张德祥.视点下移之后——王朔的文学观念透视[J].文艺争鸣,1993(1):57-62. 被引量:3
-
10李扬.亵渎与逍遥:小说境况一种——王朔小说剖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3(3):52-58. 被引量:6
-
1刘伟林.暗伤[J].当代小说,2011(10):54-58.
-
2宋晓杰.等一个时间(组诗)[J].星星,2008,0(3):37-39.
-
3朱晓蕾.散文二题[J].时代文学,2008(19):28-30.
-
4蒋泥.无知无畏的王朔[J].社会科学论坛,2000(10):22-28.
-
5张颐武,刘心武.九十年代文坛的反思与回顾[J].大家,1996(2):194-206. 被引量:2
-
6陈奇秀.语言 玩具--论王朔小说的语言特色[J].青春,2000(1):66-70.
-
7夏伟.痞子个性与灵魂肖像——王朔新论[J].南方文坛,2006(2):68-73.
-
8璧合子.痞子英雄[J].家庭生活指南,2013(3):42-43.
-
9卢玮,刘明江.《喧哗与骚动》的语言特色[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1):54-56.
-
10张利萍.谈《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1):79-8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