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刘怀玉(河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近代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个体性主体哲学,走向现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交互性主体哲学,这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向之一。换言之,如果说近代哲学的重心是在绞尽脑汁地解释,主体是怎样认识...
作者 刘怀玉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2-66,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3

  • 1童世骏.大问题和小细节之间的“反思平衡”——从“行动”和“行为”的概念区分谈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16-23. 被引量:11
  • 2孙淑红.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交往理论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5):17-20. 被引量:4
  • 3忻鸿.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交往理论之比较[J].理论界,2007(3):160-161. 被引量:3
  • 4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第119页,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 5Hilary Putn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 113.
  • 6涂纪亮.《美国哲学史》,第3卷,第201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 7The Harvard Review of Philosophy IX (2001).
  • 8艾思奇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第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 9孙国东.《“交往”,抑或“沟通”?-哈贝马斯理论中“Communication”译名辨兼及“Law As Communication”的翻译》,载[比]马克·范·胡克.《法律的沟通之维》,第346页,孙国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 1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