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字构形方式: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
被引量: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将汉字结构类型和构形方式作了明晰的区分.通过对汉字系统的历史考察,分析和论述了不同发展时期汉字构形方式的互补更替及其构字功能的发展变化.认为汉字构形方式是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系统内部不断调整优化,这种调整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汉字体系的发展。
作者
黄德宽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3-71,108,共10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构形方式
汉字构形
结构类型
汉字体系
形声字
甲骨文
汉字形体
构字功能
形符
会意字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167
1
赵功德.
汉字字形归正位 十大结构扭乾坤——论汉字信息处理的现状及其发展[J]
.汉字文化,2020,0(5):12-17.
被引量:1
2
赵芳媛.
从汉字构形看上古舞蹈文化——“無”“武”“舞”为例[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2):73-83.
被引量:5
3
李万福.
突变论──关于汉字起源方式的探索[J]
.古汉语研究,2000(4):18-22.
被引量:7
4
顾万发.
试论新砦陶器盖上的饕餮纹[J]
.华夏考古,2000(4):76-82.
被引量:30
5
张素凤,孙文莲.
论古汉字构形变化的规律[J]
.河北学刊,2007,27(2):206-209.
被引量:2
6
童山东.
论人类语言对称艺术的发生及形态[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86-90.
被引量:2
7
郑振峰.
从甲骨文看上古汉语中的假借现象[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110-114.
被引量:4
8
吴长安.
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4-68.
被引量:5
9
乌恩.
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J]
.考古学报,1985(2):135-156.
被引量:35
10
钱玄.
秦汉帛书简牍中的通借字[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3):44-48.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24
1
韩鼎.
早期艺术研究中多学科证据的使用问题[J]
.形象史学,2020(2):6-34.
被引量:2
2
张静.
华文教育中汉字的结构美学研究文献综述[J]
.汉字文化,2022(8):183-185.
被引量:1
3
王世君,张海峰.
传统六书与现代汉字构形学[J]
.大家,2010(14):24-26.
被引量:1
4
张宁.
六书理论之小议——六书内部形成时间先后的历史探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56-57.
5
张晓明.
二十世纪汉字字形结构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75-80.
被引量:10
6
张晓明.
汉字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汉字字体学建立的学术背景[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76-79.
被引量:1
7
项科旭.
汉字性质的共时和历时观[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7-58.
被引量:1
8
李万福,梅健.
论“字”[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2):52-55.
9
沙宗元.
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74-78.
被引量:4
10
吴国升.
春秋文字发展演变的初步考察[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2):84-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潘丽文.
近十年汉字构形学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23(11):1-3.
被引量:1
2
阚文华,范晓雯,杨可瀚.
基于汉字演变史与对社会影响的弘扬中华汉字文化的教育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6):164-165.
被引量:3
3
孟娟.
准备好了吗?——关于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
.大家,2012(2):251-251.
4
张晓明.
汉字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及实现[J]
.大家,2012(3):252-252.
5
张晓明.
汉字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汉字字体学建立的学术背景[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76-79.
被引量:1
6
张晓明,马廷新.
春秋战国齐金文字体研究[J]
.管子学刊,2006(2):49-55.
被引量:2
7
周晓文.
汉字构件系统数学模型的创建与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59.
8
李艳.
汉字定性应以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为标准[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57-61.
9
王素利,皮佑国,梁添才,丘志文.
基于网格的上中下结构汉字的结构识别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21(6):98-100.
10
朱文轩,刘功申,李生红.
基于汉字部件组合的关键词过滤技术[J]
.信息技术,2008,32(10):1-3.
被引量:1
1
李青青,林培丰.
火星文构形分析及其“类文字性”探讨[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5):57-58.
2
董越.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J]
.教师,2016,0(23):36-37.
3
吕永进.
碑别字借笔结构分析──兼论汉字借笔构形的动机[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1-74.
被引量:3
4
黄德宽.
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4):1-8.
被引量:20
5
项科旭.
汉字性质的共时和历时观[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7-58.
被引量:1
6
张素凤.
“转注”综论[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1-5.
7
温小明.
谈谈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比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7):89-91.
被引量:3
8
周显峰.
认知视野中汉字构形方式的象似性[J]
.前沿,2012(14):136-138.
被引量:1
9
乔琳琳.
“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
.才智,2010,0(25):249-249.
10
林涛.
东干语的语法特点[J]
.汉语学报,2005(2):40-48.
被引量: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