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动词“走”行义的产生问题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动词“走”行义的产生问题杨克定动词“走”是个常用词,其主要义项古今差别很大:古代是跑义,后代是行义(行走,步行,走路)。正确地了解这个常用词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是重要的。王力先生说:“关于新字义的产生……咱们首先要问:这个意义是什么时候就有了的?...
作者
杨克定
机构地区
山东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3-75,共3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行义
《汉语大字典》
《木兰辞》
“行”
魏晋时期
《西京赋》
《韩非子》
《搜神记》
同义词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1
蒋绍愚.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J]
.语文研究,1985(2):7-12.
被引量:32
2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8
3
张诒三.
从上古到中古动词“走”的语法功能演变[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1):28-31.
被引量:1
4
夏俐萍.
湖南方言中的“走”字句[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6):41-42.
被引量:6
5
吴金花.
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3-96.
被引量:10
6
向明友,黄立鹤.
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
.汉语学习,2008(5):78-87.
被引量:16
7
赵变亲.
山西襄汾方言中“走”的趋向用法[J]
.中国语文,2015(5):397-401.
被引量:9
8
张婷娟.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走”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解读[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5):134-138.
被引量:2
9
贾燕子,吴福祥.
词汇类型学视角的汉语“吃”“喝”类动词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17,31(3):361-381.
被引量:22
10
孙世娟.
论古代汉语中“走”“行”“奔”的词义演变[J]
.汉字文化,2019(17):77-7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贺润黎.
多义词“走”的隐喻和转喻分析[J]
.北方文学(下),2013(7):167-169.
2
欧雪雪.
四川方言多功能词“走”的用法及语法化[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3):98-102.
被引量:5
3
邱雨婷.
动词“走”的词汇类型学研究[J]
.现代语言学,2024,12(9):748-75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肖锦华,武晔卿(导师).
湖南娄底方言的多功能词[J]
.长安学刊,2019,10(2):27-29.
2
祝娟茹.
渭南方言多功能词“把”和“走”实词虚化过程[J]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9,6(1):87-90.
3
孔依丹.
“走+A”构式的状态变化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48-53.
4
杨雪.
四川筠连话“走”的用法及语法化[J]
.文学教育,2020,0(3):60-62.
5
毛文静.
汉语方言处所介词“走”的语法化[J]
.方言,2022,44(4):451-461.
被引量:1
1
昌根花.
国内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37-37.
被引量:9
2
李清平.
“三美论”观照下的《木兰辞》两译本片断析评[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4):123-126.
被引量:1
3
侯晓菊,乔颖.
Toury翻译准则视角下的《木兰辞》两英译本赏析[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6(4):128-129.
4
肖莉.
意形韵的完美结合──汪榕培先生译作《木兰辞》赏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71-72.
5
顾关元.
阡陌·康衢·街巷[J]
.汉字文化,1999(1):48-48.
被引量:2
6
佟福奇.
俄汉语“走行义”的词汇语义框架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11(3):1-7.
7
康冉.
柳无忌《木兰辞》英译中形合意合的动态—功能对等[J]
.唐山文学,2016(6).
8
魏丽杰.
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把握[J]
.考试周刊,2009(15):9-9.
9
周兰.
图形—背景理论与《木兰辞》经典意象翻译——《木兰辞》两英译文对比赏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82-85.
被引量:2
10
梁润生.
隐喻视角下介词词汇习得维度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24):148-149.
被引量:2
东岳论丛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