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洛迦诺会议的起源──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安全问题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25年10月的洛迦诺会议常被世人冠以“和平会议”而载入欧洲国际关系史册,然而,它的发韧恰恰来自20年代颇为棘手的法国安全问题。围绕该问题,法国、英国和德国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角逐。法国企图制止德国的潜在复兴,确保对德优势,为此坚持强硬的安全立场;英国既想满足法国的安全要求,又想把德国拉入未来的“欧洲协调”;德国意欲摧毁凡尔赛条约,为了摆脱外交上为孤立局面,采取了务实而灵活的外交策略。德国的安全建议为英国寻求在德法之间充当仲裁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在英国的干预下,法国的安全问题以一种新的方式解决终于呈现出希望。
作者 冯梁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 1丁宝有,杨春吉.论洛迦诺公约的性质[J].史学集刊,1985(4):58-64. 被引量:2
  • 2马真玉.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问题[J].史学月刊,1981(6):70-76. 被引量:1
  • 3张运成.洛迦诺会议和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J].法国研究,1989(2):79-86. 被引量:1
  • 4于忠.《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J].历史教学,1984,.
  • 5梅尔文·P.莱弗勒.《难以捉摸的追求:美国推行的欧洲稳定与法国的安全,1919—1933》,查珀尔希尔,1979年版,第7—9,112,114,116-117,154页.
  • 6艾里克·萨顿编译.《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他的日记、信件和文件》第2卷,伦敦,1927年版,第503—505,121页
  • 7弗兰克·科斯蒂廖拉.《尴尬的支配权:美国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1919—1933年》,伊萨卡,1984年版,第30,103,126,149,196页
  • 8美国商业部,人口普查局编.《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第2卷,纽约,1989年版,第903页
  • 9威廉·C.麦克尼尔.《美国的金钱和魏玛共和国》,纽约,1986年版,第47,136,141页
  • 10让-巴蒂斯·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78》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80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