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汉语被动句的习得机制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被动句的习得机制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涉及转换语法的心理现实性问题.
作者
周国光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6,共7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基金
“汉族儿童对虚词及相关句法结构习得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之一
中国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资助
关键词
汉语被动句
主动句
习得机制
汉族儿童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
转换语法
转换关系
句法结构
不对应现象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87
1
柳英绿.
韩汉语被动句对比——韩国留学生“被”动句偏误分析[J]
.汉语学习,2000(6):33-38.
被引量:17
2
陆俭明.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04(2):9-15.
被引量:43
3
吴庚堂.
“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
.当代语言学,1999,1(4):25-37.
被引量:67
4
杉村博文.
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57-64.
被引量:29
5
施家炜.
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77-98.
被引量:126
6
亓艳萍.
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1996(3):42-47.
被引量:7
7
周国光.
汉语儿童习得述宾结构状况的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1996(3):48-54.
被引量:6
8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4.
被引量:275
9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3
10
赵金铭.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3):76-86.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
13
1
周国光.
儿童语言中“VP的”结构表转指状况的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2):89-96.
2
林燕,徐兴胜.
“被”字句的派生问题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9-32.
3
杨吉风.
“被”字句生成的非移位理论探讨[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2):91-96.
被引量:1
4
杨吉风,赵云峰.
功能“再造”理论与“被”字句生成的重新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7):59-64.
5
杨吉风.
长、短“被”字句句法生成新探[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5):47-49.
被引量:1
6
杨吉风.
动词被动化与“被”字句生成的重新思考[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41-44.
7
刘姝.
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调查与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9(3):23-29.
被引量:3
8
李枫.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被动句教学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12):100-101.
9
屈晓兰,曾萍,王思非.
基于同义关联的句子错误记忆:发展性逆转现象及句式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18(3):332-338.
10
唐晨,钟滨.
对学龄前汉语儿童产出有“被”字标记被动句错误语料的考察[J]
.汉字文化,2021(23):108-109.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杨德峰,庞恋蕴.
国内近二十年日语母语者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回顾[J]
.高等日语教育,2019,0(2):1-12.
2
吴门吉,周小兵.
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习得难度比较[J]
.汉语学习,2005(1):62-65.
被引量:19
3
杨玉珍.
论泰戈尔戏剧在中国的“冷遇”[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4):150-154.
被引量:1
4
吴琼.
英汉被动概念化的语际语言差异及文化阐释[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3-116.
被引量:5
5
高剑华.
论“被”字句教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6-118.
被引量:5
6
周文华,肖奚强.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2):44-50.
被引量:14
7
桂孟秋.
面向留学生的“被”字句语用教学——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1):65-68.
被引量:4
8
殷相印.
谈山东微山方言的被动式[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8):97-101.
被引量:1
9
张莹莹.
汉语“被动句”教学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73-77.
被引量:2
10
沈远.
从日译汉的角度看日语被动句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85-86.
1
唐志东,李宇明.
汉族儿童“吗”“吧”问句的发展[J]
.语言研究,1989(2):1-11.
被引量:4
2
尚今.
《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出版[J]
.世界汉语教学,1993,7(2):137-137.
3
周国光.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若干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3):77-83.
被引量:23
4
黄露阳.
外国留学生多义副词“就”的习得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2):54-60.
被引量:11
5
张玉洁.
汉语幼儿结构助词习得发展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5-87.
6
周国光.
汉族儿童习得联合结构状况的考察[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3):91-97.
7
赵果.
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字是非问的习得[J]
.世界汉语教学,2003,17(1):68-74.
被引量:22
8
谭晓晨.
语码转换与适应论[J]
.山东外语教学,2003,24(5):8-10.
被引量:11
9
傅满义.
副词“就”与“才”的习得及相关问题[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123-125.
被引量:4
10
陈婷苑.
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8):26-29.
被引量:1
世界汉语教学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