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年来,有关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文化理论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作品纷纷迻译到中国来,得到广泛流传。例如,德里达、罗朗·巴尔特等人的解构主义哲学、美学,福柯的后结构主义心理学,克里斯蒂娃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巴赫金等人的"复调"理论,纳波科夫、享利·米勒、诺曼·梅勒、博尔赫斯、马尔克斯。
作者
陶水平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36,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改革开放
后现代主义哲学
文学艺术
文化产品
意识形态观念
社会转型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巴赫金
文化理论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2
1
季广茂.
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4):72-76.
被引量:4
2
谭桂林.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定位与质疑[J]
.中国文学研究,1998(4):3-10.
被引量:4
3
姜静楠.
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源头[J]
.小说评论,1997(6):25-29.
被引量:2
4
刘耘华.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5):5-6.
被引量:2
5
贺奕.
群体性精神逃亡: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J]
.文艺争鸣,1995(3):25-31.
被引量:22
6
姜静楠.
后现代主义:人类的别一种智慧[J]
.小说评论,1995(4):81-84.
被引量:2
7
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价值反思[J]
.文艺研究,1993(1):44-46.
被引量:6
8
陶东风.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
.文艺研究,1993(1):53-55.
被引量:7
9
朱立元,姜丰.
中国当代小说中后现代性的扫描[J]
.天津社会科学,1993(5):86-89.
被引量:1
10
史建.
共生·多元·传统——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思考[J]
.文艺研究,1988(5):156-16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汤学智.
90年代文学危机原因透视[J]
.文艺争鸣,2001(2):64-66.
被引量:4
2
刘晰梦.
从辉煌走向迷茫——中国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反思[J]
.湖北社会科学,2005(6):118-120.
3
刁龙.
后现代文化对中国青年婚姻伦理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4(10):89-92.
被引量:3
4
杨增和.
后现代主义与我们的文化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4):54-57.
5
杨增和.
全球化体验与本土化想象——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中国语境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2003(5):134-13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赵淳.
超越二元:学界对19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再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174-178.
被引量:1
2
赵淳.
学界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建构性反思[J]
.当代文坛,2006(4):22-25.
被引量:1
3
陈雪军.
多元·消费·整合——中国当代文学读者意识论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55-59.
4
董正宇.
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的再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2002(5):130-132.
5
段晓娟.
微时代下明星婚变对青年家庭伦理的影响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9,0(4):49-50.
6
梁土坤.
可行能力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3):91-100.
被引量:2
7
侯红霞,韩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伦理研究述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24-31.
1
蒋飞燕.
如何解决文化间性问题[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119-121.
被引量:5
2
于文秀.
文化研究:文化批判理论的又一新军[J]
.社会科学战线,2003(3):230-234.
被引量:2
3
刘宇宁.
符号的神话——法国“原样派”的“毛主义”时期[J]
.前沿,2015(2):141-144.
被引量:1
4
马玉茹.
身在何处的中国妇女?[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8):123-125.
5
林玲.
后现代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社会和大众文化表征[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10):59-60.
6
吴鹏.
据说歌德不喜欢戴眼镜[J]
.德语学习,2007(3):12-15.
7
张天龙,韩东晖.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J]
.前线,1996(9):49-50.
8
孙丹.
新时期文化产业建设考察[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0(1):85-96.
被引量:6
9
佟立.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心理逻辑阐释——关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文化理论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5):26-34.
被引量:3
10
段田利.
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的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4):103-104.
被引量:4
文艺研究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