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8
-
1马广海.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3):67-69. 被引量:40
-
2陈顺清.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的综合理论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9,11(1):12-18. 被引量:22
-
3姜开勤.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J].农业经济,2004(10):14-16. 被引量:23
-
4周诚.论土地增值及其政策取向[J].经济研究,1994,29(11):50-57. 被引量:72
-
5乔志敏.论土地增值的合理分配[J].中国房地产,1994(1):44-46. 被引量:5
-
6周诚.农地征收补偿新论[J].国土资源,2006(1):19-23. 被引量:14
-
7李延荣.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要分清主客体[J].中国土地,2006(2):14-15. 被引量:45
-
8刘正山.喜忧并存的“全面产权观”——与周城教授商讨征地补偿问题[J].南方国土资源,2006(3):16-17. 被引量:5
-
9周诚.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2):4-7. 被引量:67
-
10孙陶生.论企业土地资产的收益管理[J].经济经纬,1997,14(6):36-3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5
-
1杨哲,饶宝红.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义乌、广东东莞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S1):92-94. 被引量:8
-
2张紧跟.市镇职能分工:市管镇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公共管理研究,2010(0):89-104. 被引量:1
-
3范建刚.新型工业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出路[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5):604-607.
-
4范建刚.推进非农产业城市化: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内在要求[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4):24-26. 被引量:1
-
5汤世华,樊风雷,王云鹏,盛国英,傅家谟.1998~2003年东莞市开发区时空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114-119. 被引量:9
-
6颜鹏,刘茂松,徐驰,刘小钊,许文雅,安树青.江阴市城市化过程中聚居地格局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93-97. 被引量:5
-
7黄靖,王先文.东莞小城镇外来人口居住空间隔离与整合问题研究[J].华中建筑,2004,22(3):90-92. 被引量:11
-
8黄靖,蔡建明.东莞半城市化地区发展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65-69. 被引量:28
-
9蒋荣.东莞城镇发展模式的突破意义及其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7(9):15-19. 被引量:5
-
10彭明明,刘学华.东莞与昆山台资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珠江经济,2007(10):33-39. 被引量:6
-
1赵敏,余文学,王琴.论水资源费的本质、构成和确定[J].水资源保护,1994,11(2):21-25.
-
2胡娟.论土地投机对土地市场的影响[J].城市开发,1998(5):35-36. 被引量:2
-
3贺有利.析土地投机[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A10):55-58. 被引量:6
-
4余珍明,卢静.抑制土地投机的对策[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5):19-20.
-
5陈玮.浅谈对“土地投机”的调控与引导[J].中国房地产,1994(9):13-15.
-
6刘中国.浅谈土地增值税与土地投机[J].山东经济,1995,11(5):23-25.
-
7汝莹.城市土地投机及其抑制[J].国土经济,1992(2):38-41.
-
8郝勇勇.浅析西进运动中美国政府土地政策的变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12):120-121.
-
9路秋兰,张蓬涛,王利香.税收手段耕地保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6-2347. 被引量:3
-
10杨受林,于可.土地投机与土地投机行为探讨[J].改革与战略,1995,11(4):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