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年知识分子“下海”种种冯守权在时下流行的各种“热”中,“下海热”正方兴未艾。据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统计,辽宁省近4万名干部“下海”。这次与1984年至1986年、1988年的两次“经商热”相比,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下海”的比重较大。最近我们村辽宁省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下海”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知识分子“下海”的经历来看大体有五种类型。一是发财致富型。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由于收入菲薄,生活中时常感到囊中为涩,捉襟见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普遍提供了机会,收入少的人对收入多的人指责和攀比逐渐被彼此间的竞争所取大,知识分子学会用智慧主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张伟原在省某科研所工作,现已辞职就聘于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他说:“我老婆调动工作,孩子上学,买住房都要用钱,加起来得几万元,我的工资仅200多元,九牛之一毛。知识分子已穷了多年,过去总同‘君子谋道不谋食’来自欺欺人,好像不穷就不足以体现出知识分子的风骨。人生没有幸运大抽奖,别人能富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能富?”除了个人单枪匹马于外,还有集团军作战的。中科院沈阳计算研究所的青年科技人员,不靠“皇粮”靠市场,进入市场以来,累计实现产值8000万元,搞活了科研,发展了事业。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33,共2页
China Yout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