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义与无意义——人类理性信念的失落与寻求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论证。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新实用主义者乃至海德格尔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义标准,并用以界定意义与无意义的界限。各派哲学在区分意义与无意义和批判形而上学无意义的不同观点中,显示出现代哲学的一个共同趋向,这就是主体性原则和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维特根斯坦绝非偶然地说过“唯我论是正确的”。在胡塞尔看来,这种对意义的限定就是对理性的限定,这是一种狭隘的实践态度或自然态度的理性原则,是一种片面的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它也正是欧洲哲学,科学乃至整个欧洲文明危机的真正根源。因此,弄清意义与无意义这对关键性的范畴不仅是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关系的枢纽,而且是对隐蔽的人类理性信念的揭示,从而也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的一种总体批判。
作者 孙利天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7,82,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 1王绍增.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J].中国园林,2005,21(3):24-27. 被引量:60
  • 2约·瑟帕玛.环境之美[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
  • 3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郎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5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M].张敏(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60、56页.
  • 7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6-50.
  • 8张鸿雁.城市·空问·人际-中外城市发展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页.
  • 10[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第41页,韩林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