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五形态论”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并非仅仅是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1、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2、近年来,哲学界开展的“三形态”与“五形态”关系问题的争论。
作者
张凌云
机构地区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5-64,共10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五形态论
小土地所有制
亚细亚生产方式
前资本主义
机器生产力
亚细亚所有制
世界历史
私有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7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MEGA热”在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3卷问世[J]
.国外理论动态,1999(6):32-33.
被引量:236
2
丰子义,余其铨.
考察历史演进规律的方法论问题[J]
.学术月刊,1989,21(10):31-35.
被引量:2
3
叶险明.
世界历史时代与“跨越”问题[J]
.哲学研究,1989(9):3-1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37
1
李国华.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49-51.
2
张怀承.
论道德传统的创造与超越[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3-6.
3
司晓莉,韦留柱.
强化实践控制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50-53.
4
崔建霞.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7.
5
陆德林.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现代人格铸塑[J]
.社会科学战线,1999(5):95-100.
被引量:2
6
吴小英.
“权利义务一致性”的法哲学释义[J]
.广西社会科学,1999(3):84-86.
被引量:1
7
张德明.
从“他者”意识到“类本位”意识——试述后殖民时代的批评新观念[J]
.浙江学刊,1999(6):121-126.
被引量:4
8
张志伟,吴哲敏.
关于自我牺牲的心理机制分析[J]
.江汉论坛,1999(3):87-90.
被引量:5
9
马志生,冯建军.
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超越与类主体的凸现[J]
.学术月刊,1999,31(12):16-20.
被引量:3
10
贺来.
论辩证法的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1998(2):45-5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9
1
胡钟达.
再评五种生产方式说[J]
.历史研究,1986(1):33-51.
被引量:13
2
吕薇洲.
不同的视角 相同的基点——也论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的关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18-23.
被引量:10
3
张明映.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意义[J]
.青海社会科学,1997(1):70-75.
被引量:3
4
秦庆武.
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再探讨[J]
.江苏社会科学,1991(3):3-8.
被引量:3
5
左文华.
论古代城邦产生与存在的条件[J]
.思想战线,1982,8(1):86-92.
被引量:3
6
田昌五.
中国历史体系新论[J]
.文史哲,1995(2):3-17.
被引量:10
7
张一兵.
试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中的两种逻辑视角[J]
.求索,1994(1):36-40.
被引量:6
8
张雅琴.
“三形态说”“五形态说”辨析[J]
.史学理论研究,1994(1):30-35.
被引量:5
9
何兆武.
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J]
.历史研究,2000(2):3-4.
被引量:29
10
田昌五.
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新构想[J]
.历史研究,2000(2):7-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宋亦箫.
社会形态新论[J]
.西部学刊,2016(5):33-41.
2
袁婧,黄德林.
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辩证统一[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4):20-21.
1
刘志芳,邵晓慧.
再谈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4):13-16.
2
刘忠世.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J]
.齐鲁学刊,1997(3):122-128.
被引量:1
3
侯文文.
动词的形态论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4(5):128-129.
4
叶险明.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形态的演变规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5(2):19-28.
被引量:2
5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J]
.社科新视野,2008(2):40-40.
6
楚成亚,张建梅.
马克思、列宁社会形态理论的比较考察——以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道路问题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9(4):34-39.
7
刘炯忠,叶险明.
唯物史观的两大理论构架与“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的方法论功能[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4(6):6-11.
被引量:1
8
李继武.
从筷子形态论主官[J]
.领导科学,2004(5):34-34.
9
王桂泉.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社会形态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1993(3):11-14.
被引量:2
10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9年总目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4):97-100.
社会科学战线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