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吃人”的寓言与象征——鲁迅《狂人日记》与安特莱夫《红笑》的比较性解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鲁迅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前期创作深受安特莱夫影响.鲁迅自己多次评论过安特莱夫,认为“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早在1908年,鲁迅就翻译了安特莱夫的两个短篇小说——《谩》和《默》,收入《域外小说集》中,这是安特莱夫在中国的最早译文.1921年,他又翻译了安特莱夫的《黯澹的烟霭里》和《书籍》,并也曾译过《红笑》中的一部分.以前学术界一直盛行把《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在思想、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有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安特莱夫的《谩》对《狂人日记》的影响,但《狂人日记》的《红笑》渊源却相对地被忽视了,本文拟对它们进行比较性解读,从而阐明它们间存在的仿效性与创造性复杂关系.
作者 王本朝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61-64,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