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族...
作者
唐景福
机构地区
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裕固族人
佛教史
藏传
格鲁派
佛教寺院
萨满教
雍正帝
五世达赖
罗卜藏丹津
吐谷浑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73
1
谢重光.
张弓著《汉唐佛寺文化史》[J]
.历史研究,1998(5):182-185.
被引量:1
2
佐口透,吴永明.
撒里维吾尔族源考[J]
.世界民族,1979(4):43-47.
被引量:3
3
霍尔.努木.
试释藏文“霍尔”()一词[J]
.西藏研究,1998(1):69-74.
被引量:6
4
高自厚.
明代的关西七卫及其东迁[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1):42-48.
被引量:17
5
贺卫光.
论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形成的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6-32.
被引量:4
6
张伟然.
湖北省境东晋南北朝的佛教传输与义学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4):193-204.
被引量:3
7
李映辉.
唐代高僧驻锡地的地理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2):197-215.
被引量:6
8
张春燕.
从S.529《诸山圣迹志》看五代佛寺的分布及其原因[J]
.敦煌学辑刊,1998(2):151-154.
被引量:6
9
公维章.
麴氏高昌佛教述论[J]
.敦煌学辑刊,1998(1):115-120.
被引量:3
10
贺卫光,钟福祖.
裕固族与藏族关系述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8-2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贺卫光.
论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形成的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6-32.
被引量:4
2
杨发鹏.
近二十年来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107-112.
被引量:1
3
刘生琰.
裕固族宗教信仰变迁[J]
.西安社会科学,2012,30(3):68-70.
4
王龙,刘桂宾,麻振旭.
肃南裕固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普及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15,22(1):102-104.
被引量:2
5
安惠娟.
信仰与教育:裕固族的藏传佛教教育的人类学解读[J]
.河西学院学报,2016,32(4):17-23.
6
张海娟,杨富学.
论裕固族藏传佛教信仰的形成[J]
.中国藏学,2016,0(3):193-202.
被引量:4
7
王丽萍,周智生.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171-17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贺卫光.
论多元文化中的民族变迁——以裕固族变迁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4):11-17.
被引量:6
2
星全成.
再论中外交流中的藏族文化[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2):26-30.
3
安惠娟.
地名中的文化边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涵化研究——以裕固族鄂金尼部落居住地的地名变迁为视点[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37(2):176-182.
被引量:1
4
张卓林.
唐代河东佛寺地理分布研究[J]
.五台山研究,2016(2):51-55.
5
张海娟,杨富学.
论裕固族藏传佛教信仰的形成[J]
.中国藏学,2016,0(3):193-202.
被引量:4
6
李甜.
文殊山石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29-37.
被引量:1
7
刘佳,吴晓,胡智行,刘西慧.
清真寺空间历史演化及其使用者分布特征——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1):175-180.
被引量:1
8
朱利涛,苏惠敏,张萍,李政委.
基于GIS的青海省清真寺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4):85-94.
被引量:5
9
杨富学.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乳必多吉活佛巡礼沙州并布施文殊窟斟议[J]
.五台山研究,2019(1):42-49.
被引量:7
10
安冬·萨娜.
“两次葬礼”与“三次告别”:裕固族大头目部落火葬仪式过程及其社会功能探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4):8-16.
1
陈庆英.
五世达赖喇嘛年谱(1663年—1682年)(二)[J]
.西北民族研究,1998(2):155-165.
被引量:1
2
梁丰.
吐谷浑佛教考[J]
.中国历史文物,2002(5):69-74.
被引量:1
3
姚崇新.
吐谷浑佛教论考[J]
.敦煌研究,2001(1):53-63.
被引量:2
4
徐敏.
互助印象[J]
.新西部,2006(11):46-47.
5
刘若望.
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与发展[J]
.中国天主教,2011(6):59-60.
被引量:1
6
国庆.
前清藏族文化面面观[J]
.西藏研究,1999(1):84-92.
7
第三届“吐谷浑与丝绸南路文化研讨会”召开[J]
.丝绸之路,2012(16):123-123.
8
孔丽,桑吉(图).
殊途同归的觐见 民族团结的见证——五世达赖和六世班禅的觐见[J]
.佛教文化(北京),2007(3):54-62.
9
范玉梅.
土族宗教信仰述略[J]
.世界宗教研究,1997(1):142-150.
被引量:8
10
张永江.
罗卜藏丹津与达赖喇嘛[J]
.清史研究,1999(1):106-108.
被引量:3
西北民族研究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