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31,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23
-
1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社会学研究,1997(1):58-69. 被引量:218
-
2盛朗.中国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变化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1990(6):43-46. 被引量:5
-
3张庆五.关于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89(3):50-55. 被引量:6
-
4辜胜阻,刘传江.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理论思考和政策选择[J].人口研究,1996,20(3):1-4. 被引量:19
-
5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1
-
6谭深.家庭策略,还是个人自主?——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式的性别分析[J].浙江学刊,2004(5):210-214. 被引量:41
-
7蔡昉.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4):1-10. 被引量:138
-
8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59
-
9李璠.外出打工人员的规模、流动范围及其他——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之二[J].中国农村经济,1994(9):31-35. 被引量:3
-
10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被引量:941
二级引证文献73
-
1刘守英,王宝锦.中国小农的特征与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20(1):63-78. 被引量:18
-
2赵巍.从留守儿童到三和青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化与自我认同[J].求索,2021(2):90-97. 被引量:10
-
3雒珊.生活取向:县域返乡青年创业的实践逻辑及风险[J].当代青年研究,2023(2):1-13. 被引量:14
-
4李树,邓睿.乡俗惯性与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11):109-123. 被引量:8
-
5张桂金,刘小敏.乡城移民的乡土文化认同及其影响机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分析[J].南方经济,2018,47(11):121-136. 被引量:22
-
6朱志燕.民族形象建构与双重弱势:城市中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对“切糕事件”的社会学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4):57-62. 被引量:4
-
7聂洪辉.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与适应[J].社会学,2014,0(4):30-38.
-
8沈宏芬.情感的权力参与:新世纪以来青年劳动力身份塑形的新形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28(5):80-83. 被引量:1
-
9汪华,孙中伟.乡土性、现代性与群体互动:农民工老乡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社会科学,2015(2):21-27. 被引量:9
-
10吴新慧.青年赋权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扶持[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30(1):22-27. 被引量:1
-
1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0(22):16-19.
-
2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0(24):11-14.
-
3王宁.残疾人就业有何优惠政策?[J].山东农业(财源),2003(12):15-15.
-
4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1):9-17.
-
5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J].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报,2013,0(6):54-57.
-
6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J].湖南政报,2006(7):8-9.
-
7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决定[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0(12):20-25.
-
8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0(13):13-16.
-
9李锋.职业介绍要拉近“三个”距离[J].上海劳动保障,2002(1):34-34.
-
10申利侠.澳大利亚的就业服务机构改革——赴澳大利亚考察散记[J].上海劳动保障,2002(16):37-38.
;